搜索
首页
机构概况
局领导
馆领导
档案局简介
档案馆简介
档案馆内设构
政务公开
档案局权责清单
档案馆人事工作
档案馆财务工作
档案馆绩效工作
政策法规
法律法规
部门规章
标准规范
工作动态
兰台快讯
机关档案
经科档案
教育培训
档案信息化
职称评审
学会工作
专题专栏
机关党建
党建动态
廉政建设
群团工作
学习园地
档案文化
多媒体展厅
电子书架
八桂史话
编研成果
服务大厅
政务服务
政府政务公开查阅中心
档案利用查阅中心
馆藏纵横
开放档案
软件天地
位置:
首页>
八桂今昔
巍巍丰碑
精神永存 ---缅怀广西罗城籍革命烈士韦一平同志
发布时间:2018-10-29 11:18:26 来源(作者):广西河池市档案局 吴锡刚
今年10月15日,是韦一平烈士牺牲73周年纪念日。1945年10月15日,时任新四军苏浙军区第四纵队政委的韦一平,率部在苏南武进县荫沙至泰兴县天星港横渡长江时,不幸发生“中安”号渡轮沉没重大事故而牺牲。为缅怀先烈事迹,传承革命精神,特撰此文,以作纪念。
广西河池市最早的中共党员
韦一平,又名韦家惠、韦瑞珍,1900年出生于广西天河县下里乡(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里乐村短洞屯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其父韦汝华是个纯朴的壮族农民,母亲谢秀莲是位贤惠能干的仫佬族妇女。7岁时,到离家4公里开外的祥贝街一个叫韦家修的堂兄家里读私塾。五年后,父亲又把他送到离家2公里远的土敢村新学堂读了两年。由于家庭的困难和不幸,小学辍学后回家务农,上山打柴、织布、弹棉花、打草鞋什么都干。他待人有礼貌,乐于助人,赶街时,常帮老人挑担,很受乡邻喜爱。
韦一平经常打柴到30公里外的宜山(现宜州区)县城去卖。每次到宜山卖完柴,都到县城里的一家书店阅读报纸和书刊,并结识了书店一位姓秦的思想进步青年职员。在这位秦姓职员的帮助下,韦一平懂得了不少革命的道理。有一次,他在祥贝街看见有钱人家把吃不完的鸡肉、鱼肉倒到猪栏里去,回来后非常气愤地说:“财主官家有吃不完的鱼肉都倒出去,我们连稀粥都吃不饱,这是什么世道!”他对《水浒传》中那些杀富济贫、除暴安良的英雄豪杰十分赞赏,并且立下了“当今世道不宁,百姓苦难深重,大丈夫志在四方,务必外出当事,以偿夙愿”的远大志向。
1923年秋,韦一平和同村好友韦明秀到宜山县城找到秦姓职员,三人同往广东三水县寻求革命道路,投入风起云涌的农民运动。
1924年5月,韦一平在三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今广西河池市境内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党员。7月,选送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留任教员。 1925年1月,分配在农民自卫军中工作。不久,他所在农民自卫军编入广东国民革命军,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同年冬,调到叶挺独立团。1926年夏参加北伐。1927年,韦一平先后参加了海陆丰起义和广州起义,曾在海陆丰根据地担任区委书记。 1929年夏,受广东省委派遣,韦一平、李干辉等人回到广西,开展兵运、农运工作。同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
无产阶级的硬骨头
1931年春,韦一平随红七军千里征战抵达湘赣苏区,不久,跟随部队转到安福、永新一带。当年夏
天,在第三次反“围剿”中,韦一平指挥作战时左脚跟中弹致残。伤愈后,组织上考虑到他行动不便,于1933年将他调离主力部队,到湘赣红军学校任教导员。1934年,韦一平任永新县苏维埃军事部部长。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前,韦一平升任湘赣省军区武装动员部部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湘赣苏区长征后,蒋介石继续调兵对湘赣边区进行反复的“清剿”。在白色恐怖之下,湘赣省武装部队和机关人员全部撤入位于江西省西部的罗霄山脉北段的武功山,坚持艰苦卓绝的游击斗争。在永新牛田与敌军遭遇的激战中,韦一平左手负伤。之后,他带伤与部队一起辗转于湘赣边的武功山、大坪山一带进行游击战。1935年夏 ,湘赣边根据地被敌人分割,兵力损失百分之九十,党政军机关基本垮了,基层党组织亦被破坏无遗,中共湘赣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陈洪时等几位主要领导人又相继叛变,并对部队进行策反。群众因受敌人的残酷摧残而不敢与红军接触。湘赣红军濒临绝境。在严峻的考验面前,韦一平毫不动摇,率领一部分人坚持斗争。在一次突围转移到湖南攸县的途中,韦一平遇到了湘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谭余保。韦一平向谭余保汇报了自己打算重返永新、安福、吉安一带开展武装斗争的想法。对于韦一平能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坚持继续革命,谭余保激动地说:“你是无产阶级的硬骨头!革命斗争就需要你这样的人!”谭余保同意他的意见,并抽调几个人、几支枪给他带回去。
1935年7月,韦一平出席谭余保在莲花县棋盘山主持召开的湘赣省党员干部会议。会议分析了当时边区斗争的形势,总结了经验教训,确定了今后的斗争任务。会后,韦一平返回萍(乡)宜(春)安(福)地区坚持斗争。1936年春,韦一平任中共萍宜安中心县委组织部长,同年冬,改任书记。当时,中共萍宜安中心县委的中心任务是恢复和整顿党的组织,发展党员,建立游击根据地。韦一平带领县委干部,翻山越岭,走乡串村,秘密地发动群众,建立起农会、妇女会,开展分田、反霸斗争,重新建立党支部、区委会,从而为开展武装斗争打下基础。群众支持革命,为游击队提供粮草,搜集情报,补充兵员,使游击队打了不少胜仗,红色政权得以巩固。
苏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创建人
1937年11月,韦一平调任新四军驻吉安通讯处副主任兼吉安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后改任通讯处主任兼中心县委宣传部部长。1938年8月,韦一平奉调去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工作。
1939年10月,中共中央东南局为开辟苏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调韦一平等一批同志到苏北工作。12月,韦一平担任中共苏北特委书记,惠浴宇任副书记。苏北特委在苏皖区党委的领导下,正副书记密切配合,领导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初创工作,并打开了局面。由于形势发展需要大量干部,苏北特委把培养干部作为重点工作,连续举办党训班,每期两个多月,特委领导亲自讲课。学员们学习结束后分配工作,成为开辟和发展根据地的骨干力量。
1940年中共苏北特委书记韦一平和他的夫人施月琴
1940年6月,郭村保卫战打响,韦一平率苏北特委机关干部和党训班学员,发动群众支前,青壮年帮助部队挖战壕、筑工事;老人、妇女、儿童磨麦子做干粮……为战斗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7月,陈毅、粟裕率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及下辖的3个纵队,由江都东进泰兴黄桥,韦一平率中共苏北特委机关随主力东进。9月,中共苏北特委撤销,在黄桥成立了以陈毅为书记的苏北区党委,陈丕显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韦一平任组织部副部长兼中共泰兴中心县委书记。
中共泰兴中心县委所属的靖江、如西、泰兴、泰县等地,此时正在建立县区政权。根据陈毅的指示,中心县委办起了党校、干校,加紧培训党政军群和文教、财经干部,为发展和巩固根据地培养干部队伍。10月,黄桥决战,中心县委深入发动群众和动员游击队坚壁清野。顽军在前面过河,游击队和群众就在后面拆桥,断其归路。战斗中需要的担架、粮食,都能及时送到前线,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主力部队打击敌人。
1941年3月,苏北区党委撤销,成立苏中区党委。泰兴中心县委同时撤销,成立苏中三地委、第三行政专员公署和第三军分区,韦一平任三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在日伪军对三分区频繁“扫荡”的情况下,三地委放手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在斗争中发展党组织,建立工、农、妇女等群众组织;加强民兵建设 ,壮大人民力量,配合分区主力部队,有力地打击敌人,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根据地,度过了1941和1942两年困难时期。
1942年12月,韦一平调任一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和新四军十八旅政委。他紧紧抓住整风学习、武装斗争、政权建设和发展生产四个环节,推动一分区工作全面开展。截至1943年底,游击根据地发展到26个区、420个乡,分别增加了31%和83%,自卫队员发展到108366人,民兵发展到23456人,分别比一年前增加了90%和93%。
1944年3月初,韦一平、刘先胜率新四军十八旅参加车桥战斗。战斗历时一天两夜,歼灭日军465名、伪军483名,击毙日指挥官三泽大佐。
1944年秋,鉴于斗争需要,韦一平调任三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广大军民在地委的领导下,配合主力部队,分别包围敌伪据点,通过军事打击和政治瓦解,使敌人的“铁壁合围”“梳篦扫荡”彻底失败。
韦一平以伤残之身,服从组织安排,频繁调动工作岗位,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叶飞在他的回忆录中,高度评价韦一平“对开辟苏中根据地是立了功勋的。”
光荣殉职 精神永存
1945年2月,韦一平调任苏中军区第一教导旅政委。4月,担任苏浙军区第四纵队政委,率部南下浙西,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5月底,粟裕、叶飞指挥苏浙军区各部队发起第三次天目山反顽军战役,他率部与各兄弟纵队并肩作战,经20多天苦战,终于粉碎了顽军的进攻。
1945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位于长江以南的新四军分批向江北转移。15日晚,韦一平在完成掩护兄弟部队渡江任务后,率部最后一批北撤。当轮船行至泰兴天星桥西南江面时,由于风大浪急,加之超载过重,船底漏水,出现严重险情。警卫员找来救生器材要韦一平立即离船,但他想到的是如何使数百名指战员脱险,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全力组织部队泅渡上岸。不料轮船突然沉没,韦一平等800余名指战员光荣殉职。
韦一平从1923年赴广东投身革命到1945年牺牲,身经百战,多次负伤,几度转折,始终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为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他光辉的事迹刻于中国革命历史的丰碑,令后人景仰;他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存,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附:
主要引用和参考资料:《中共广西河池地区党史人物传》(中共河池地委党史研究室编)、《河池大事记》(河池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16.12)、《无产阶级的硬骨头韦一平》(中共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委员会党史办公室编)、《百色起义人物志》(中共广西区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百色地委党史办公室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12)、《惠浴宇文存》(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5)、《新四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2000.6)、《叶飞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8.11)、《铁军第一师》(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一师分会编,解放军出版社,2001.5)、《新四军事件人物录》(王辅一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8)、《泰兴人民革命斗争史》(泰兴市史志档案办公室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8)、《泰兴县革命烈士传》(中共泰兴县委党史办公室、泰兴县民政局编)、《泰兴革命史料(六)》(中共泰兴县委党史办公室编)、《韦一平烈士在苏北》(潘慕如等整理)、《韦一平:苏中根据地的重要创建人》(黄文明)。
×
消息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西档案信息网_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