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档案珍藏展—百余珍品档案首次迎客(图)

发布时间:2012-02-21 10:32:49来源(作者): 

清末农事试验场(今北京动物园前身)当年的建筑风貌。档案图片

  皇帝的“奉天诰命”原来是写在五色绫上的;早在50年前,市政府就规划了地铁4号线、5号线;在1936年的政府婚书上,证婚人、介绍人和主婚人的名字要一应俱全,想离婚看来并不容易;诞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北京首批住宅小区安装的是遮阳棚,却看不到任何防护栏……“北京档案珍藏展”目前正在展出,浓浓的北京味引来众多新老北京人参观。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档案珍品原件的首次集中展示。“北京档案珍藏展”由市档案局主办、市城建档案馆和18个区县档案局协办。内中大部分档案都是首次公之于众。1678年的《剿抚澎台机宜》是北京市档案馆的镇馆之宝,为天下孤本,是本次展览中形成年代最早的一份档案。

  《剿抚澎台机宜》已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目录”。入此目录的北京市一共有两件档案文物,另一件则是《京张路工撮影》。该文物也在此次展览中亮相,文物是一组摄于1909年的照片,共178张,记录了京张铁路从丰台到张家口沿途200余公里各站景点、举行通车庆典场面以及当时京张铁路所使用的车辆设备等影像。

  最让档案工作人员吃惊的是,早在1956年,北京市就在筹建地铁网了,翻开1961年的《北京市地下铁规划方案》规划图,竟能轻松辨别出地铁1号线、4号线、5号线、9号线、7号线的影子来,地下铁网络堪称密集,仅换乘站就多达32个。按照当年的规划,香山、长辛店、老君堂、王爷坟、清河镇都设有地铁站。但有意思的是,在这张图上没有发现建成较早、如今异常繁忙的地铁2号线。

  “北京档案珍藏展”在天安门东侧皇城艺术馆展出,将于6月28日结束,展出的100多件文物是从445万卷档案中挑选出的珍品。全部展览分为3部分:清代档案、民国档案和建国后档案,这些展品真实再现了北京城300年走过的艰辛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