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冬权在第16届国际档案大会发表演讲 服务民生:中国档案服务方向的新选择(图)

发布时间:2012-02-21 10:32:48来源(作者): 

杨冬权在第16届国际档案大会发表演讲
服务民生:中国档案服务方向的新选择

 

 

中国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第16届国际档案大会第146次平行会议上发表演讲

 

尊敬的科兹洛夫署长、秋林娜和米洛年科馆长:

  今天,很高兴能与俄罗斯同行一起交流档案服务社会的经验,研讨档案如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问题。我们一直认为,做好档案的社会服务是档案工作的根本要求,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我相信,通过这次研讨与交流,必将进一步增进双方对档案服务社会的认识,把档案工作服务的社会各项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近年来,随着举国上下对民生问题的重视,中国档案界把服务民生作为服务社会的一个重点,开展了民生档案工作。下面,我仅就中国开展民生档案工作以及档案服务民生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民生,指的是涉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吃饭、穿衣、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近年来,中国各级档案部门紧紧围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牢牢抓住服务民生不动摇,围绕服务民生制定发展目标,部署工作任务,整合各类民生档案资源,使档案工作的成果更多体现到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上来,在推动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档案服务民生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努力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确保民生档案齐全完整

  中国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充分发挥档案事业管理职能,开展调查研究,加强业务指导与监督检查,坚持以人为本,逐步转变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典型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和认识,树立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观念,努力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通过积极指导建立民生档案,建立健全民生档案管理的法规和制度,严格归档制度,调整档案收集范围,确保民生档案齐全完整。近年来,中国国家档案局与有关部门配合,制定了《收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关于加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的意见》等与民生有关的档案工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与有关部门联合调研起草了加强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社保档案工作、社区档案工作、环保档案工作、生产事故档案管理的办法和规范性文件。在审批政府各部门的文件保管期限表时,我们也严格注意把所有涉及人的档案列入归档范围,并适当延长其保管期限,以确保民生档案不但在今天收集得齐全,而且在将来流传得长久。在一系列规范性、政策性文件的推动下,许多近些年新形成的涉及民生的档案得以及时建立。例如:中国浙江全省有45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了档案,为2000多户三峡移民、2万多户滩坑移民建立了完整的档案,普遍建立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并及时接收进馆。此外,一些地方还建立居民体检档案、小额信贷档案、新型合作医疗档案、低保档案、劳资关系档案等等。这些与广大人民群众直接现实利益有关的档案的建立,为解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发挥了显著作用,深受百姓欢迎。

   二是着力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确保民生档案造福民生

  近年来,中国各级档案部门逐步转变档案工作中重机关团体利用、轻个人利用,重为机关团体服务、轻为普通群众服务的传统观念和认识,努力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确保民生档案及时便捷地服务社会。如,通过对涉及民生的各类档案进行优先整理、编目、数字化等工作,为及时提供利用这些档案创造条件。通过编制各种民生档案的专题目录、汇编各级政府改善民生方面的政策措施、利用新闻媒体和档案网站宣传介绍馆藏民生档案信息等手段,有效地开发民生档案资源服务民生。通过推进档案进社区、进农村,在社区建立档案远程利用系统等方法,方便人民群众就近利用档案。青岛市档案馆将档案整理的重点放在破产企业档案、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档案上,建立了人名档案、婚姻档案、公证档案、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档案等专门数据库,编制了医疗改革、土地管理、消费者权益维护、残疾人权益保护、妇女权益保护等30多个与民生有关的档案专题目录,为查阅民生档案提供了极大便利,来馆利用民生档案的普通老百姓大幅增加。河北唐山市档案局把已公开的市政府有关民生的文件,复印分发到各个社区和农村的档案室,使广大城乡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以方便地利用有关的档案。随着民生档案工作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不少地方的档案利用工作开始出现普通民众利用多于机关人员利用的可喜局面,标志着中国档案利用工作开始进入广泛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新阶段。

  三是档案服务民生取得显著实效

  中国各级档案部门在为民生服务中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1、利用民生档案,维护了政府的威信。近年来,中国各级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具体落实这些政策措施的过程中,档案部门提供了大量民生档案,为有关部门开展工作、把好事办实提供了重要凭据。如:2006年中国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国家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规定符合条件的移民及其家属和子孙每人每年可享受600元的补助金,累计补发20年。许多有水库移民的地方档案馆,为落实这一政策提供了大量移民档案,出具了移民证明。浙江省淳安县档案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共接待移民查档3万多人次,出具证明1.2万份,使政府的政策得到顺利落实,维护了政府威信。
  2、利用民生档案,维护了公民权益。许多公民通过利用档案,享受到了政府的惠民政策,维护了自己的权益。青岛市某企业职工万女士在办理退休手续时,拿不出自己过去曾经下乡插队的凭据,因而工龄被少算了几年,退休金也被少算了一些,在到青岛市档案馆查到自己当年下乡插队和后来回城就业的档案后,顺利地解决了工龄和退休金计算问题;市民李先生在青岛市国土资源管理局查到了其父亲在20世纪50年代购置房子的原始购房契约,使几十年一直没有办成的房产证办成了。浙江绍兴钢铁厂退休工人马新岳到绍兴市档案馆查到了40多年前的购房发票,顺利地办理了房产证手续。
  3、利用民生档案,维护了社会稳定。中国各级档案部门提供民生档案作为凭证,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和纠纷,平息了不少上访、打官司的案件,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如: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镇西村部分农户对2002年镇政府扩征的土地面积有异议,准备上访、打官司。村干部多次解释无用,想到了查档案,在当时土地丈量面积清单、分配清单面前,村民代表心平气和地化解了误会。
  以上是我对中国档案服务民生情况的简要介绍。下面还有两位来自中国档案界的同行就档案服务社会的具体情况作介绍。
  谢谢大家。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08年8月7日    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