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胜于言 勤敏于思

发布时间:2012-02-21 10:32:41来源(作者): 

行胜于言 勤敏于思

——访北京市档案局局长陈乐人

 

去年,北京市档案部门奥运档案工作成功运作,为首都档案工作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新年伊始,北京市档案局又连续推出档案工作服务社会多项新举措,“纪念北平和平解放史料展”,“见证北京——档案中记忆”展已经相继开展,市和区县档案馆将联袂举办“档案馆日”等让人为之精神振奋。从北京市档案部门的一贯作风看,严谨求实、低调处事是其基本风格。而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首都档案工作者还有哪些新的工作思路与举措?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档案局局长陈乐人。

  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部署,陈乐人提出,要不断提高档案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今后,北京市档案部门将着力从五个方面推进档案工作,力争取得新的进展。

  在服务首都的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监督指导各部门、各区县将所有涉及人、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文件材料;科技创新、科技园区建设、科技成果应用等方面的文件材料;绿色经济、生态环境建设、绿色消费、绿化美化等方面的文件材料均收集齐全、安全保管。围绕重要纪念日和社会关注重点,不断推出高质量的档案展览,探索创新档案编研开发的形式和内容,丰富档案编研选题。做好涉及民生的档案服务,为档案移交单位建立绿色通道,提供高效快捷的查档服务。

  在提高档案行政管理水平上取得新进展。明确行政管理工作思路,“抓住重点,不存盲点,着眼起点,健全‘法典\’”。抓住重点,即以档案移交进馆单位为重点,加强监督指导;不存盲点,即业务指导范围不存空白点,凡涉及档案的工作都要纳入档案行政管理的范围;着眼起点,即把档案形成单位作为工作的着眼点,从源头抓起,指导各单位做好档案的收集保管工作;健全“法典”,即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覆盖档案工作的制度体系,使规章制度成为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按照“废、改、立”的原则,对已公布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梳理。加强执法检查,加大实地检查和重点抽查力度。加强对市和区县档案工作监督指导,开展对市级单位档案工作的等级测评,做好区县档案馆测评。积极开展档案管理社会化服务调查研究,就档案社会化服务管理问题研究意见。以档案安全保管和提高移交进馆档案质量为重点,对市级单位档案工作进行执法检查。

  在加强档案资源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到2010年全面完成市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修订和审查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北京市档案馆接收档案范围和标准。基本完成奥运档案的整理工作。做好建国60周年庆祝活动档案收集,做好北京市对口支援四川省什邡市工作的档案收集工作。

  在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大力推动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建设,从2011年起实行市级机关在向市档案馆移交纸质档案的同时移交数字化副本。提升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网络化服务水平,建立较为完善的综合档案馆档案基础数据库。研究制定电子文件分类保存和备份管理办法、指南和标准,完善档案数字化标准,出台《北京市档案馆电子文件接收办法》和《数码照片管理办法》。提出全市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方案。

  在提升档案干部专业素质上取得新进展。分层次、分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教育培训,做到市级单位档案人员当年上岗当年培训;丰富教育培训手段,拓展教育培训内容,进一步提高教育培训水平。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注重岗位成才,努力培养一批研究型、专家型的优秀人才。

  陈乐人指出,2009年要继续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向深入。要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更新理念,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研究档案工作,用科学发展的方法推进档案工作。要不断创新档案工作发展机制,加快构建档案工作协调配合机制,加强档案部门与市级各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市级档案部门与区县档案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档案馆与档案室的协调配合,形成互相协调配合的良好工作机制。着力提高依法管理档案事业水平,着力构建覆盖全市各项建设事业和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着力完善满足社会各方面需求的档案服务体系,推进档案事业科学发展,为首都的科学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