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冬权在2009年海峡两岸档案暨缩微学术交流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2-02-21 10:32:36来源(作者): 

 

尊敬的各位来宾,早上好!

  在2009年海峡两岸档案暨缩微学术交流会议召开之际,我代表中国大陆百万档案工作者,对远道而来的台湾同行,对参加这次会议的各位专家、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海峡两岸档案暨缩微学术交流会议至今已经举行18次了。两岸档案工作者通过这个平台,对两岸档案及文献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学术探讨、经验交流和专业考察,18年来从未间断。这一事实说明,这种交流是符合两岸同业人员的愿望的,是利于两岸档案暨缩微工作的发展的,是应该继续进行并不断扩大的。

  海峡两岸同是炎黄子孙,血同缘、书同文、语同声,共同拥有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两岸档案部门保管了大量的档案,它们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财富,通过缩微等手段,永久地保存和利用好这些档案,传承中华文化,服务两岸人民,两岸档案工作者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电子文件和档案数字化技术的普遍运用,曾经使得一些人对缩微技术的前景产生怀疑。但现在从信息安全的角度看,缩微技术仍然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通过电子文件向缩微胶片的自动转换,可以更加有效地确保电子文件中信息的长期安全。这次会议以“档案数字化与资源共享”为主题,我相信,会在扩大电子档案或数字档案的安全途径方面形成共识并推动应用。

  唐诗中有这样两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想在座的各位对这两句诗都是耳熟能详的。我认为这两句诗正好可以用来比喻当前台海两岸的形势和交流。当前,台海两岸的形势对两岸开展各方面的进一步交流极为有利。两岸档案工作者的交流正可以利用这潮平风正的机会扬帆前行。借此机会,我想就海峡两岸档案工作者的交流提几点建议:

  一是搭建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趋势下,档案工作所面临的问题更加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去加以解决。两岸档案工作有相同的历史、语言和文化,共同探讨档案理论,开展经验交流,加强业务合作,具有天然的优势。两岸档案工作者要进一步发挥两岸档案学会的作用,开辟更多的途径,运用更多的形式,通过举办研讨会、交流会,开展专业考察、项目合作、人员培训等活动,为档案工作者搭建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使两岸的档案工作交流在更广阔的领域开展起来。

  二是把两岸档案学术交流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在两岸档案学术交流已经进行了17年的今天,两岸档案工作者应该共同努力,实现档案交流从理论探讨向业务提高方面的转变,进一步地提高交流的层次。两岸档案工作者要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多地关注诸如档案信息安全、电子文件管理、数理化档案馆的建设、海外档案收集、档案资源开发以及档案宣传、人员培训等业务问题,进行更加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并通过共同举办活动,对档案业务问题寻找更多的解决方案,从而推动双方档案工作的发展。

  三是探讨实现档案资源互利共享的更多途径。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档案资源。这些档案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两岸档案工作者有必要加强合作,探讨更多共同开发档案资源的可能途径。如共同进行专题研究,互相交换档案复制品,共同编辑出版专题档案史料,共同举办档案展览,共同拍摄电视专题片等,实现档案资源的互利共享。通过开发档案资源,弘扬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档案工作者的应有贡献。

  文明贯通古今,文化连接两岸;交流加深了解,沟通增进友谊。我真诚地希望两岸档案工作者在研讨会上畅所欲言,热烈讨论,在交流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为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长期保存,为提高现代技术条件下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水平献计献策。

  最后,预祝2009年海峡两岸档案暨缩微学术交流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代表在北京生活愉快!万事如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