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阅中心及展馆开放时间
(法定工作日)
上午:08:00 -12:00
下午:15:00 -18:00
查档及观展预约咨询: 0771-5852963
发布时间:2012-02-21 10:32:35来源(作者):
人民网上海10月30日电 (记者杨雪梅、曹玲娟)“经过近十年的努力,越来越多的对广大人民群众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民生档案正在各级档案馆安家落户,档案已从原来的存史资政,拓展渗透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今天召开的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说,从国庆大典中几代领导人的原声录音到个人的房屋拆迁安置资料,今天的档案馆初步具备了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的功能。
档案对于许多人来说,过去可能很遥远,而包括社保、就业失业、房地产、婚姻、拆迁安置等内容的民生档案的接收使每个人都成了档案馆潜在的服务对象。在上海浦东新区档案馆,除过去的文书档案外,又接收了大量的城建档案与民生档案,档案馆公共服务的功能日益加强。浙江全省70多个档案馆接收或寄存国有转制企业档案400多万卷,青岛市接收了破产企业的档案8万余件,广东省顺德市将城建档案与房地产档案合并到档案馆。各级国家档案馆通过整合民生档案资源,在维护公民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春市档案馆利用馆藏档案,热情为2198名下岗职工提供就业证明,使他们在办理社会养老保险中受益。浙江省淳安县为落实国家对水库移民的后期扶助政策,为3万多人提供档案,出具证明1.2万多份。
“没有丰富的馆藏资源,档案馆的公共服务功能就无从谈起,如何把涉及人的档案应收尽收,同时管理好利用好,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将是未来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方向。”杨冬权告诉记者,早在2007年12月,国家档案局就印发了《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国各级档案部门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丰富民生档案资源为手段,不断整合各类民生档案资源,建立面向民生的多元化档案资源体系,确保民生档案造福民生。今后档案的利用服务将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向群众倾斜,通过送档案文件下农村、进社区,利用网络平台和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发布档案信息等形式,并不断创造其它新的便利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形式,真正做到让利用者方便。
到2008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3170个,保存档案资料近2.3亿卷册,5400余万件,录音、录像档案44万盘,照片档案1500余万张,底图100余万张。这些丰富的档案资源在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