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都创建全国首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图)

发布时间:2012-02-21 10:32:27来源(作者): 

 

9月14日至15日,民情档案、新农保档案、党员档案、林户档案、集体林改档案、勘界档案、村干部档案、农村五保档案、农村低保档案、一池三改档案、科技短信档案等与“农”字息息相关的档案,出现在湖北省宜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活动推进会的验收考核现场。随着专家验收组的最终考核验收过关,全国第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正式诞生。(图为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左二)在宜都市姚家店镇枫相树村了解民情档案   崔志华 摄)

 

    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出席推进会并讲话,湖北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岱梨到会致辞,湖北省副省长、宜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有明,湖北省委副秘书长张洪,湖北省档案局馆长石山,宜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郑超,宜都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庄光明等有关领导参加推进会。

 

    此次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推进会,是国家档案局首次联合民政部、农业部两家农业农村基层主管部门召开的以档案工作为主题的会议。从2004年以来,国家档案局为快速推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达规范、上水平,连续召开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现场会和推进会,并与民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实施办法》,意在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加快农村改革和发展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此,全国各地积极响应,踊跃参加。

 

    记者在宜都随验收组实地查看了市农业局、林业局、民政局、姚家店镇枫相树村、枝城财政所等单位档案,按照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标准,宜都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围绕“农”字建档,倾情服务“三农”。目前,全市围绕建立覆盖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普遍建立了6类档案,包括农村改革档案,涉及土地承包、林权改革等;农业科技档案,涉及人畜饮水、果树苗木繁育、退耕还林等;新农村建设专门档案,涉及农民信贷、合作医疗、党员个人档案等;农村特色档案,涉及名产名品、专业大户和名人档案等;社保民生档案,涉及社会保障、城乡低保、移民安置等;民情档案,实行一户一档,内容包括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就业及收入情况等。

 

    市档案部门有关同志表示,新农村建设档案确实在农村各项工作中得到广泛利用,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最大限度发挥档案资源优势,宜都市利用档案馆政府信息查阅大厅提供“超市”服务,为百姓免费提供涉农现行文件查阅,依托“三网”(“中国宜都”政府门户网、“宜都档案信息网”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提供网上在线查询,农民足不出户即可通过“三农档案”“惠民政策”“政务公开”等专栏,享受方便快捷的涉农档案信息服务。据统计,3年来,全市共有5.6万人通过档案信息平台获取档案证明,化解矛盾纠纷1364起;帮助2635户农民获得低保、养老证明;提供农业科技信息2.1万条;提供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档案资料1786份;帮助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全国驰名商标2个、省级著名商标8个。宜都蜜柑集团依托档案资源,搭建网上销售平台,让宜都蜜柑走进了沃尔玛、家乐福超市连锁店,销售价格成倍增长,收入年递增3000万元以上,档案帮助企业和农民赢得了真正的实惠。

 

    杨冬权表示,宜都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作出优秀成绩的第一个示范县,也标志着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活动开出了第一朵花,结出了第一个果。他要求今后各地在开展这项活动中,一定要在促进农村档案的建立与利用这两个方面多下功夫,一定不要去搞形式、搞排场、做样子,甚至去弄虚作假、劳民伤财。

 

    作为创建单位,首先要在建立覆盖新农村建设方方面面、覆盖农村全体居民的档案资源体系方面下功夫,围绕“三农”全面建档,做到各级机构、各类企业、各种人群档案工作应建尽建;各类档案特别是各种新形成的档案应建尽建,应归尽归,应管尽管。这是新农村档案工作的基础和要点。否则,光有漂亮的房子,没有应建立的档案,那是不合格的,即使花钱再多,花力气再大,动静搞得再响,也不能算做到点子上。其次,要在建立方便村民利用、方便农村各方面利用的档案利用体系方面下功夫,倾情服务“三农”,做到各种能想到的点子都想出来,各种能采用的办法都采用,各种能提供利用的档案都可以方便快捷地提供利用,从而使得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者和参与者、农村社会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可以方便地利用档案,都可以从利用档案当中受益。这是新农村档案工作的目的,否则,农村档案工作的其他方面做得再好,硬件再硬,花样再多,也没有真正达到目的。

 

    作为验收单位,要重点验收档案建得全不全,用得好不好,检查档案创建单位该建的档案是不是都建了,该有的门类是不是都有了,该采取的利用形式是不是都采取了,该提供的档案是不是都经过整理、鉴定或数字化处理,从而具备提供利用的条件了,利用档案的效果好不好、大不大等等。在这些重点方面、重点环节检查得细一些、严一些,使示范单位真正起到在建好档案、用好档案方面的示范作用,使这项工作真正收到实效。

 

    杨冬权指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活动,能够促进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是档案工作服务“三农”的一个重要抓手、一项重要措施。相信通过宜都这个示范县的创建,以及今后一批示范县的创建,将会促进我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全面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从而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服务也带到一个新水平。

 

    据了解,按照区域示范原则,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县验收将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划分为3个区域组,包括东北、华北区域组,华东、中南区域组和西南、西北区域组,验收组将分别对创建单位在各区域内进行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