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陆运河建设正酣,湘桂运河悄然浮出水面

发布时间:2025-02-28 19:12:52来源(作者): 自治区档案馆 温杰尧

在中国的水运史上,运河一直是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纽带。从京杭大运河到灵渠,这些古老的水道不仅承载了历史的厚重,也见证了文明的交融与经济的繁荣。如今,随着平陆运河的即将完工,另一条备受瞩目的水运工程——湘桂运河,也准备“接棒”,成为新时代南北水运大通道的关键一环。这条跨越半个世纪的水运蓝图,正从设想逐步走向现实。

湘桂运河,是一条连通湖南和广西的运河。根据初步研究成果,湘桂运河将按2000吨级标准建设,年通过能力约8000万吨,总投资约1500亿元。湘桂运河的使命可不简单,它立志要在长江与珠江这两大水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南北水运实现 “无缝对接”。长江水系,作为我国乃至全球货运量的 “霸主”,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经济大动脉,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财富;珠江水系也不甘示弱,紧紧跟随其后,二者一旦牵手,就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

湘桂运河还有个很形象的别称——现代版 “灵渠”。下面就让我们走近历史,一起回顾一下湘桂运河的“前世今生”。

一、湘桂运河的“前世”:古灵渠

湘桂运河的构想并非凭空而来,它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2200多年前的秦朝。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对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战争初期,秦朝出兵不利,损失惨重,主将屠雎战死,“伏尸流血数十万”。秦军失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百越之地尚未开发,气候炎热,森林密布,秦军无法适应。第二,中原到百越之地尚无水路,军队和粮草均需翻越南岭。因其地形复杂、地势险要,导致秦军运输不便,补给困难。面对越人游击战术,秦军只能固守番禺湘桂运河、桂林等据点。解决粮草供应难题,成为秦军的头等大事。因陆运成本高、效率低、风险高无法满足需求,秦始皇便决定派监郡御史禄凿灵渠运粮。

公元前214年,连接湘江与漓江的灵渠正式通航。秦始皇任命任嚣为主将、赵佗为副将,再次进军百越,借助便捷的水路,30万大军挥师南下,一举平定岭南,“四海之滨,终为王土”。 这条全长37公里的运河,成功打通了长江与珠江水系,不仅为秦军提供了粮草补给,也为中原与岭南的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古代广西的首府之所以设置在桂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桂林扼守灵渠,是名副其实的水上运输枢纽,工商业非常发达。

0.png 

兴安灵渠简图

灵渠的建成,使得岭南地区逐渐融入中原文明的版图。秦朝之后,历朝历代都会在秦朝的基础上不断修缮、疏浚灵渠,使得灵渠保持通畅,成为中原通往两广的枢纽。西汉时期,灵渠成为南北货运的重要通道,岭南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原,而中原的文化与技术也通过这条水道传入岭南。然而,随着粤汉铁路和湘桂铁路通车,灵渠的航运功能逐渐式微,最终在民国时期失去了通航能力。

尽管如此,灵渠的历史价值并未被遗忘。新中国成立后,对灵渠全面整修,基本保留了传统工程面貌,使其成为灌溉、城市供水和风景游览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1988年,灵渠成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灵渠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桂林旅游的重要景点。而它的“现代版”——湘桂运河,则承载着新时代的使命,即将续写这段跨越千年的水运传奇。

二、湘桂运河的“今生”:现代版“灵渠”

湘桂运河的现代构想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1956 年 5 月 30 日,北京《光明日报》登载了一幅在全国交通先进经验展览会上陈列的 “运河远景规划示意图”。图中清晰直观地展现出开凿湘桂运河的设想,这一极具前瞻性的构思,很快就引起了时任广西省副省长李任仁的注意。同年9月,李任仁在广西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建议提前修筑湘桂运河,以沟通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问题。李任仁指出,湘桂运河仅长30公里,并有旧道的基础可资利用,修通后不仅便于运输,而且能设水电站,供应工业动力,又能灌溉沿江两岸的农田,化水害为水利。会议结束后,广西省人民委员会把李任仁的建议上报给了国务院。

1.png 

图为1956年9月,时任广西省副省长李任仁在广西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X046-007-0029-0040-0001.jpg

图为1956年广西省人民委员会《关于报送李任仁代表建议提前修筑湘桂运河,请研究报告》节选

1958年3月,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成都会议上作了关于长江流域和三峡工程的报告。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其中第四条提到“计划对长江干支流天然航道进行整治和梯级开发,完成京杭运河赣粤运河、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湘桂运河这两条南北向京广运河的规划,使之与东西向的长江航道相沟通”。

1975年,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局共同草拟了《湘桂运河规划研究工作计划(草案)》并上报交通部。同年3月7日,交通部下发《关于进行湘桂运河规划研究工作的通知》,同意该计划草案,要求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局向省(区)计委汇报,推动工作早日开展。

3.png 图为1975年3月7日交通部《关于进行湘桂运河规划研究工作的通知》节选

湘桂运河规划工作第一次碰头会于1975年3月24日至26日在桂林举行。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湖南省交通局勘测规划设计院、湖南省交通局航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委、交通局、水电局,区交通局航运公司、设计院,桂林、梧州地区计委、水电局、航道工区和桂林地区交通局等单位派有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共同拟定了《湘桂运河规划经济技术资料调查提纲》,并商定了第二、第三次碰头会的时间、地点。

4.png

图为1975年3月27日自治区计委《关于进行湘桂运河规划研究工作第一次碰头会会议纪要(讨论稿)》节选

为贯彻执行第一次碰头会的会议纪要,使湘桂运河规划工作按时进行,1975年4月4日,自治区计委同意成立“湘桂运河规划广西段工作组”,主要任务是进行广西境内的调查研究、规划工作。

5.png

图为1975年自治区计委《转发“关于对湘桂运河进行规划研究工作第一次碰头会议纪要”》节选

1983年,湘桂两省(区)结合国土及流域规划,共同编制了《湘桂运河航道规划报告》,湘桂运河设想逐步具体化。1986年,湖南省编制《湘江干流规划》。在远景规划中,将湘桂运河定位为 III 级航道,为后续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等级标准基础。

对于这条运河,湘桂两地已筹划和期盼多年。然而,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和技术限制,这些设想并未立即付诸实施。随后的几十年里,湘桂运河的规划多次被提及,但始终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内河航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湘桂运河的规划再次被提上日程。2007年,湖南省政府批准和发布《湘江干流航道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结合水利水电梯级开发,把湘桂运河建成高等级航道。2011年,湖南省颁布实施《湖南省内河水运发展规划》,规划湘桂运河航道等级为1000吨级。2013年,国务院批复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和《珠江流域综合规划》提出了研究湘桂运河的建设时机和标准。

近年来,湘桂运河更是被密集纳入国家相关规划。2020年5月29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内河航运发展纲要》,将湘桂运河纳入国家“四纵四横两网”高等级航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6.png 2020年5月29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内河航运发展纲要》

2021年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其中规划了“四纵四横两网”的国家高等级航道网,湘桂运河便被列入其中。同年3月,交通运输部联合湖南、广西两省区,按照“1个总报告+9个专题报告”的框架,开展湘桂运河的专题研究。研究内容包括运河的线路方案、通航标准、水资源配置、环境影响等,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7.png

2021年2月24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2022年1月18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开展湘桂运河前期重点问题研究论证。

8.png2022年1月18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2023年,交通运输部和湖南、广西进行了湘桂运河的专题报告,湘桂运河的建设进入到了前期的准备阶段。

2024年6月6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要求持续推进平陆运河建设,指导深化湘桂、赣粤及浙赣运河前期研究论证,湘桂运河的前期准备工作全面启动。同年,交通运输部水运局调研组赴湖南江永县、广西平乐县等地,对运河规划进行实地调研。 

9.png

2024年6月6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

最近,关于新运河广西段也有新动态。由广西国土规划集团承担的《湘桂运河节约集约用地研究》,在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召开的成果验收会上,通过了验收,为后续开展工程可行性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湘桂运河的未来:再续新篇章

随着平陆运河的即将完工,湘桂运河的“接棒”之路也愈发清晰。根据规划,湘桂运河预计于2035年前建成,届时将成为连接长江与珠江的“黄金水道”,为南北经济的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湘桂运河的建设,不仅是一项工程,更是一段历史的延续。它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承载着南北经济的希望。从灵渠到湘桂运河,从古代的水运枢纽到现代的综合交通网,这条水道将继续书写属于它的传奇篇章。当平陆运河的船闸缓缓开启,湘桂运河的蓝图也将逐渐照进现实。这条跨越千年的水道,终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