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里的南湖往事

发布时间:2024-05-14 18:59:05来源(作者): 自治区档案馆 李坚

  南湖位于南宁市中心东面核心区域,总面积200公顷,其中陆地面积92公顷,水体面积108公顷。南湖公园成立于1973年,前身为南湖苗圃和南湖渔场,经过多年发展,已建设成为一座具有广西民族特色和亚热带风光特色的综合性城市生态公园。园内风光秀丽,水清岸绿、花木葱茏,拥有九拱桥、李明瑞、韦拔群等革命烈士纪念馆、名树博览园、水幕电影综合水景、雾森景观、大树盆景园、环湖亲水步道、滨湖喷泉广场、月季园等特色景点,每年吸引大量中外游客到访观光。

  在古代,南湖原本是一片洼地,在当时的邕州城往南约四里地,俗名为“垠”。据《唐书地理志》记载,在唐睿宗景云年间(公元710年),邕州司马吕仁为了解决春夏间邕江江水暴涨淹没当时位于城南的大片区域的问题,在洼地边开凿泄洪渠,使江水暴涨时能流入洼地,缓解洪水灾害,承担着泄洪排涝的重要功能,是当时城市水系建设的重要一环,为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image.png

档案中关于南湖的一些记载。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藏

  南湖过去在临江堤坝上建有闸门,能按江水的涨落通过水流的力量自行开闭,方法十分巧妙,既可以防洪,又可以防止内涝。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南湖在防洪上的作用逐渐减弱,后来逐渐变为农田,但是由于内涝的缘故,这里种植的作物收成较差,所以当时有“浪边得谷,众人啼哭”的谚语。

  1956年,由政府投资将占地九千余亩的南湖开辟为养鱼场,并规划为风景区,将南湖逐步建设成为供市民游客游玩的场所。

X046-ZP-001-0015-0023.jpg

1978年12月12日晚,韦国清、王震、卓琳、乔晓光等领导在南湖公园观看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联欢文艺演出。

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藏

  1983年,为纪念百色、龙州起义55周年,经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并经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决定在南宁市修建李明瑞、韦拔群和百色起义烈士纪念碑,建碑地点初步选定为人民公园、南湖公园和自治区南宁革命陵园。1984年1月,自治区党委常委在会议上决定,明确李明瑞、韦拔群和百色起义烈士纪念碑的碑址定在南湖公园。

  1984年11月,李明瑞、韦拔群和百色起义烈士纪念碑和纪念馆建成,纪念碑位于纪念馆正前方,上塑烈士群像,塑像高约4.5米。纪念碑正面刻有邓小平同志题词:“纪念李明瑞、韦拔群同志,百色起义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碑座背面的碑志记述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这两次伟大斗争的历史史实。纪念馆展厅由红色记忆、缅怀先烈、南宁革命先驱三部分组成,讲述了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红七军千里远征等历史故事,真实再现了革命先辈们在广西进行革命斗争的艰苦岁月及广西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壮阔场景,展现了他们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X046-ZP-001-0020-0002.jpg

1984年12月11日,在南宁市南湖公园举行百色、龙州起义五十五周年及李明瑞、韦拔群烈士塑像揭幕典礼。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藏

  李明瑞、韦拔群和百色起义烈士纪念碑和纪念馆对外开放后,成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南宁市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学殿堂。纪念馆先后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宁市国防教育基地”“第一批南宁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等称号,并于2020年被列入南宁市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