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水上“吉普赛人”上岸记

发布时间:2024-03-08 15:16:29来源(作者): 自治区档案馆 李坚

  以船为家,捕鱼为生的水上居民被称为“疍民”,由于他们一生都在水上漂泊,居无定所,因此疍民也被称为水上的“吉普赛人”。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记载,新中国刚成立时,广西有疍民约2.7万人,主要分布于南宁、柳州、桂林、钦州、北海等地。

生活在水上的疍民(北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jpg

生活在水上的疍民。(北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

  疍民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是疍民与香港海丰等处使用新石器的史前原始渔民有关;有的说是秦始皇征服南方后逃到水上的西瓯越人的后裔;有的说汉代珠崖合浦两郡的采珠人就是疍民;还有的说他们是明朝遗民,因不愿被外族统治而乘浮水上以打渔为生......总之传说很多,学界对疍民的起源目前并没有统一定论。

  由于疍民一般聚居在城镇附近的水域,以水产品与岸上居民交易换取生活物资,因此他们普遍能用汉语等当地语言交流。1950年代,国家民委经科学客观综合研究判断,将疍民归为汉族,这不仅是因为古疍民后裔长期以来与汉族居民共处交流,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一致,还有历朝历代大量岸上汉族居民由于各种原因加入到疍民群体中,在长期交往交融背景下,疍民不应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而应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来看待。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历朝历代都没有妥善地安置疍民,将疍民融入主流社会。根据文献记载,在旧社会,疍民因为居无定所,从事渔业经济,相比以传统的农耕经济为主导的陆上居民而言社会地位低下,历代疍民受到十分严重的压迫与歧视,他们不能上岸定居,难有受教育机会,陆上居民不与他们通婚。

解放前,广西疍民面临十分严重的压迫与歧视。(节选)(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jpg

解放前,广西疍民面临十分严重的压迫与歧视。(节选)(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学习以及民族团结教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广西采取了很多措施。以广西首府南宁市为例,从2012年起,为了改善“水上人家”的生活条件,也为了治理邕江两岸环境,南宁市启动了“水上人家”的搬迁工作。南宁市专门成立工作组,帮助“水上人家”上岸安居,居住在邕江南岸的121户600多名疍民“洗脚上岸”搬进了江南区“水上人家”安置点——二桥西社区富宁新兴苑小区。由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不同,上岸后的疍民一度不适应岸上生活,难以融入社区生活。社区工作人员通过上门入户收集疍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说事议事等行动措施,引导他们参与“身边事”的决策,妥善解决了疍家人居住、社保、医疗、养老、就业、教育、文娱等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问题,帮助他们逐步融入社区生活。

  除了南宁,广西各城市都积极采取措施,劝导、帮助疍民上岸生活。梧州市从2000年起动员疍民移居岸上生活,先后在梧州市区云龙小区、钱苑小区兴建经济适用住房优先安排给疍民入住。柳州市2012年出台《柳江河道市区水域水上住家清理整治方案》,将生活在柳江上的疍民按照属地划分原则安置到相应城区,帮助其尽快融入岸上生活。桂林市出台《渔民、船民上岸安置方案及渔船清理工作方案》,引导疍民到岸上生活,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

  至此,历朝历代都没有融入主流社会的疍民终于迎来了转机,在党和人民的关心和帮助下,不仅改变了居无定所,以水为生的命运,还实现了“成功上岸”的心愿。疍民上岸安居后洋溢的笑脸是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真实写照和具体实践,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广西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疍家婚礼在水上迎亲(北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jpg

疍家婚礼在水上迎亲。(北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