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法宝”焕发新生机——新中国成立初广西爱国卫生运动的经验启示

发布时间:2024-03-07 19:25:57来源(作者): 自治区档案馆 郑玲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城乡环境卫生状况很差,群众中不讲卫生习惯普遍存在,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同时,新生的人民政权还面临着美国发动的细菌战威胁。针对如此局面,我们党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围绕卫生防疫、反美细菌战和除害灭病等问题,发挥集中领导、统一部署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广泛宣传和发动人民群众,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爱国卫生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卫生事业,根据新中国初期人口众多、卫生事业极其落后且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卫生工作的理论和政策,领导建立起了一个比较完善有效的卫生制度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得到基本保障。爱国卫生运动是党和政府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被誉为移风易俗改造国家的一大“法宝”。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健康,一直是新中国成立后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指示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广泛进行了卫生工作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广西省委宣传部为加强爱国防疫卫生运动宣传的指示》《广西区党委关于当前卫生工作的指示》等档案,清晰记录了建国后不同时期广西区党委、政府领导卫生防疫事业的探索和实践。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卫生工作,对有关实践和经验加以总结探讨,有助于从中汲取经验,镜鉴历史,启迪未来。

  一、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曾为了扭转战场局势,秘密进行了大规模的细菌战,给中国和朝鲜带来严重威胁。此时正值新中国诞生之初,百废待兴,国内医疗卫生形势严峻,疾病丛生、缺医少药,天花、血吸虫病等传染病、地方病在多地流行。为保家卫国,抵御美军对中国东北等地实施细菌战的风险,广西省委针对爱国防疫卫生工作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 

图片1.jpg

1952年4月28日广西省委宣传部《为加强爱国防疫卫生运动宣传之指示》(部分)。(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

  1952年4月28日,广西省委宣传部就加强爱国防疫卫生运动宣传作出指示,提出“爱国防疫卫生运动,是和抗美援朝不可分开的斗争,应作为当前的政治任务之一”的论断。基于“有的干部以为防疫宣传不宜太多,怕会引起群众对美帝细菌战的惶恐不安,在反对美帝细菌战中,存在思想战线上的右倾表现,必须加以纠正”的现实。为了正确有效宣传爱国防疫卫生工作,以粉碎美帝之细菌战,特指示如下:“一是动员各种宣传工具,大张旗鼓宣传防疫卫生运动;二是重点宣传什么叫做细菌战,如何防范细菌战;三是加以区分宣传的内容,涉及国防秘密的不能作为宣传资料,应该宣传群众清洁卫生活动、方法经验、防疫卫生常识……”。这份指示及时解决了当前防疫卫生运动存在的思想战线右倾等问题,为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反细菌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2年,中央成立防疫委员会,随后更名为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毛泽东同志题词指出:“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此后,党和政府将群众性的卫生运动与爱国主义结合到一起,动员全国人民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1952年12月8日,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在北京召开,志愿军和国内开展的大规模反细菌战防疫工作和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告一段落,历时将近一年的反细菌战最终取得胜利。  

  二、重视山区,强化组织

图片2.jpg

1956年11月29日广西省委《关于山区卫生工作的几点意见》(部分)。(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

  1956年11月29日,广西省委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除“四害”指示精神,下发《关于山区卫生工作的几点意见》。意见指出广西当前山区卫生工作的基本情况如下:“群众生活水平低,环境卫生情况恶劣以及一些不良的风俗习惯存在等原因,各种疾病流行普遍而严重”,并存在“地区宽广交通不便,环境卫生恶劣、经费不足和政治思想领导不强组织机构不健全”等问题,广西省委决定将工作重点投向山区。针对以上情况和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一是大力培养,提高干部,充分运用农业保健员和接生员的力量,发挥中医、民间医生的作用;二是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除四害;三是充分发挥卫生事业费的作用,充实医疗设备,切实解决卫生院、所中的实际困难;四是加强党对卫生部门的领导,加强卫生部门中的建党、建团工作”这份意见深刻地阐述了当前山区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对山区卫生工作做了详细的调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为此后党和政府领导卫生工作提供了方向。

  三、加强领导,发动群众

图片3.jpg

1959年1月7日广西《区党委关于血防领导小组和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合并组成“除五害消减疾病领导小组”的通知》。(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

  1959年1月7日,为了便于统一部署和统一行动,有力指导除五害消灭疾病的运动开展,广西区党委研究决定将原来区血防领导小组和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合并组成“除五害消灭疾病领导小组”,设专职书记分管,自此,爱国卫生运动有了更加强力的组织保障,形成常态化机制。

图片4.jpg

1960年4月30日广西区党委《关于当前卫生工作的指示》(部分)。(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

  1960年4月30日,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央关于发动群众配合生产运动,大搞卫生工作的指示,广西区党委作出《关于当前卫生工作的指示》,指示指出“今春以来,各地配合工农业生产大跃进,不断开展群众卫生运动,获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取得的成绩与中央的要求相距甚远,运动的发展很不平衡,宣传鼓动工作做得不够好,治本工作抓得不够突出,有些干部对卫生工作与生产的关系还缺乏正确的认识。”根据当前情况,区党委提出几点要求“一是各级党委必须认真加强对卫生工作的领导;二是进一步加强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三是结合生产大搞群众卫生运动,进一步宣传教育工作;四是大抓治本措施,大除四害孽生地;五是加强农村基层卫生组织与力量;六是加强卫生、农业、建设等部门的协作,当好党委的参谋,做好技术指导。还要突出主义防治痢水肿病,加强对食堂和饮食行业的管理,一级粪便垃圾的无害化处理”。这份指示,是广西区党委认真贯彻执行毛泽东爱国卫生思想的具体实践,工作方法细化到了具体的工作安排部署,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

  可以说,爱国卫生运动已成为我国防控传染疾病、改善环境卫生面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法宝,是党和政府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卫生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标志。

  四、经验启示

  在卫生防疫工作不断实现中国化的进程中,党的卫生工作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持人民至上。无论是在应对美军的细菌战还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生产力低下时,中国政府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采取了严格且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全力以赴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除四害工作,领导建立有效的卫生制度体系,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权。

  (二)加强组织领导。正是在党的领导下,爱国卫生运动成为一项全国性的工作,各级党政负责人分工负责、层层包干、逐级推动,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研究部署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安排,让爱国卫生运动有章可循,科学有序;农、林、水利、粮食等部门和工、青、妇等团体协同配合,积极参与,广大群众热情高涨、自觉行动,形成了齐抓共管、家喻户晓、人人动作的生动局面。

  (三)重视宣传工作。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们党从起根发芽时就是从宣传工作做起。”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始终把宣传工作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在面对敌军卑劣的细菌战、封建迷信思想禁锢、天花霍乱等各种病毒肆虐,党和政府始终强化宣传引导,加大民众卫生健康知识普及力度,坚持宣传先行,营造浓厚氛围,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筑牢思想屏障。

  (四)动员群众力量。爱国卫生运动围绕解决不同时期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卫生问题,把广大人民群众发动起来,结合生产实际,不断改善城乡环境,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新时期,我们要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的群众动员优势,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学习健康知识,促进全民践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为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增添动力、提供保障。

  爱国卫生运动是将我国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文化优势,特别是群众动员优势转化为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具体行动。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发扬爱国卫生运动的优良传统,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让爱国卫生运动“老法宝”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为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