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里的非遗——桂南采茶戏

发布时间:2024-02-21 17:51:19来源(作者): 李坚

  桂南采茶戏是广西汉族剧种戏曲之一,流传于广西南部的玉林市博白县及其周边地区的玉州、兴业、北流、陆川(古称玉林五属),以及相邻的钦州市部分地区,因其由小生、小旦、小丑为主演,故又称“三小戏”或“三角班”。

  桂南采茶戏于明末从江西赣南传入广西博白,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经过不断传承和发展,桂南采茶戏由唱竹马发展为载歌载舞的唱采茶,在清代已形成独特的表演风格,民国后逐步发展成熟,成为戏曲中的独立剧种。

图片1.jpg

桂南采茶戏简介(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

  桂南采茶戏演出内容以“十二月采茶”为主。整个歌舞是通过种茶的全部劳动过程,反映劳动人民的劳动热情和丰收喜悦。灵活多变是桂南采茶戏表演队伍的主要特点,表演方式别具一格,而且歌词中多用衬词(指在民歌的歌词中,为完整表现歌曲而穿插的一些由语气词、形声词、谐音词或称谓构成的衬托性词语),增加歌词的亲切感。

  桂南采茶戏的主要伴奏乐器为锣、鼓、钹、木鱼、唢呐、笛子、二胡等传统乐器,道具主要有彩带、钱鞭、花扇和手绢等。其演唱曲牌,一是茶腔,即原套采茶曲调;二是茶插,即以“南昌小曲”、“四季莲花”为基础,吸取其他音乐种类包括山歌、民歌小调而成。唱腔语言以客家话、白话为主,念白多为韵白(京剧等传统戏曲中的一种念白方式)。

图片2.jpg

桂南采茶戏《两亲家》(白话演出)剧情简介、主创名单及人物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

  2006年5月20日,桂南采茶戏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3.jpg

桂南采茶戏在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因此,大力发展我国的优秀文化,充分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增强我国传统文化魅力,提高我国传统文化生命力,激发传统文化活力的重要途径。桂南采茶戏作为我国民间传统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广西的一种文化艺术形态,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也是最具原生态的本土艺术。一直以来,广西为桂南采茶戏的保护和传承做了许多努力,广西博白县从2014年起开展桂南采茶戏培训活动,培养了一大批桂南采茶戏骨干和新苗子,让“批量”培养传承人成为现实。在培训班上,学员不但能学习桂南采茶戏表演、演唱技巧,授课老师还会根据学员的年龄段传授编曲、创作等相关知识,让学员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为桂南采茶戏的保护和传承打下良好的基础。

图片4.jpg

桂南采茶戏演出场景(图片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