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八景,渊源此志——《北流县志(乾隆版)》及“北流八景”图赏析

发布时间:2023-10-16 10:28:09来源(作者): 北流市档案馆 李德

“无须天上泛银河,洞底乳源秋自波,宛似盈盈桃叶渡,一番流转一番多”——这是清代北流知县张允观所提“北流八景”之一“圭水秋波”的诗句。“谁铸青铜印,岁古生铜花,丹砂何用染,洒洒明朝霞”——这是清代北流知县陶乐所作“北流八景”中“印岭朝霞”的诗句。古往今来,赞美“北流八景”的诗词佳句不断,世代相传朗朗上口,“北流八景”也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心里。“北流八景”出在何处?有志可查的“北流八景”可追溯到清乾隆十三年版的《北流县志》里。

据现存北流市档案馆的清乾隆十三年版《北流县志》中,第一册“绘图”下就有“八景图”,图中分别对“北流八景”龙桥夜月、印岭朝霞、容山晓嶂、圭水秋波、金龟吸露、玉鲤喷泉、天门古迹、勾漏仙踪进行了描绘,绘图采用白描手法,虽然只是用线条简单勾勒,却也了然生趣,让读志者对志书中记载的景、物、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龙桥夜月

印岭朝霞

容山晓嶂

圭水秋波

金龟吸露

玉鲤喷泉

天门古迹

沟漏仙踪

乾隆十三年版《北流县志》为清乾隆十三年奉直大夫后补知州摄理北流县事张允观纂修。张允观,镶黄旗人,监生,奉直大夫,候补知州,纂修县志时为北流知县。据记载,在此前的康熙二年时任知县安九埏也纂修县志,可惜已失传。因此,乾隆版的县志成为保存下来的最早的县志,该志为四册十卷,卷首三序、凡例九则,绘图十一幅。该志书品完好,采用上好纸质佳墨精印,版刻清晰,为繁体竖排版,字体清新典雅,有行楷风范,笔法奕然,让读者赏心悦目。

从内容构成来看,该志第一册由序文、凡例、修志姓氏、绘图、卷一地舆志、卷二建制志等组成;第二册由卷三官师志、卷四赋役志、卷五秩礼志、卷六兵防志等组成;第三册有卷七选举志、卷八人物志、卷九纪事志等;第四册则为卷十艺文志,主要是记载一些知名人士吟咏北流景物的序、记、诗、歌等文章。从体例来看,该志体例新颖、绘图入志、以图辅志,逻辑清晰、分卷明确,囊括了北流的星野气候、户口田赋、武备关隘、乡贤忠义等84项内容,详实地记载了北流历史社会发展的情况,是一套完整成熟的志书,使后人得以一窥东晋到清朝乾隆年间北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是研究北流地方史的重要参考文献,如我市传统习俗“小年夜”在志书中有记载:“腊月二十四日为小年夜,各家祀灶,谓灶神升天云”;关于中秋节的习俗也有记载,如“中秋设月饼新芋拜月祀先,会亲朋宴于月下,以占岁之丰歉”。该志也对后人从事志书与文学创作产生深刻的影响,为后来的志书打下基础,如嘉庆版、光绪版、民国版的《北流县志》都是在此志的基础上拓展开来的。

此外,该志开创了北流史志绘图的先例,在该志“绘图”一节中,张允观这样说明:“古人左图右史,史以记事图以绘形,相须为用者也,勾漏传自葛洪,代有变置,迄明始建,今治枕容山、吞圭水、西控天门、东临铜石,所以环拱乎仙岩丹穴者,实据其胜况,内与浔、容、鬱、陆,外与茂名、信宜、化州,犬牙相错,虽经详录篇中,而形状未著究,劳阅者之想象,爰将疆域山川绘之尺幅,使图与册互相考证,以供读志之一览云”。不难看出,张允观有自己的纂志理念,“史以记事图以绘形”,要“相须为用”,达到“图与册互相考证”的目的。

1县治总图.jpg

县治总图

2县治图.jpg

县治图

学宫图

此志除了绘出“北流八景”图外,还绘出当时的县治总图、县治图和学宫图,为研究清乾隆年间北流地图以及城区历史建筑提供了重要的档案史料依据。而志书记录的文学资料,如唐朝杰出政治家、文学家李德裕的五言绝句《鬼门关》、宋朝丞相李纲的七言绝句《过北流八里游勾漏观》、明代文学家解缙《上北流四》《勾漏洞》等文学作品被经久传诵,极大地丰厚北流的人文历史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