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横县陶圩镇“五个一”开展精准扶贫档案整理归档工作
发布时间:2017-12-19 09:07:57来源(作者):南宁市档案局 粟盛民
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是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体现脱贫攻坚过程和成效。横县陶圩镇被定为南宁市精准扶贫档案规范化建设试点镇后,高度重视,积极谋划部署,通过“五个一”开展此项工作。
一、建立一个领导机制
一是成立领导机构,由镇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和驻镇工作队长任副组长并具体抓落实,镇扶贫办统筹协调并负责收集镇级材料;二是召开村级档案收集归档工作布置会,会上明确档案收集清单、收集时限,要求各村支书、主任作为村级档案收集的第一责任人积极配合提供资料,各村驻村队员作为收集员“照单抓药”;三是强调由挂村班子领导每周过问并督促材料收集进度和质量,确保了档案资料及时、真实、全面。
二、组建一支精干队伍
为确保精准扶贫档案整理归档工作的有序推进,组建高效工作队伍。一是聘请9名暑假返乡的在校大学生,对资料进行分类并对照清单查漏补缺,逐步熟悉扶贫材料,开展分类装订、编码编号以及目录排版等工作。二是扶贫助理梳理、完善镇级档案,驻镇工作队长组织部分精干的驻村队员负责补齐缺漏的档案资料。三是及时招聘、面试3名专职扶贫信息员,使她们在大学生返校后能尽快投入档案整理归档工作,确保档案整理队伍力量不减。
三、畅通一条沟通渠道
作为市精准扶贫档案规范化建设试点镇,是否能完成好试点各项任务,与县扶贫办、县档案局的大力指导密不可分。一是与县扶贫办、县档案局业务指导组密切对接,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与县业务指导组共商如何推进试点工作,出谋划策,指导督促,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试点工作。二是在档案收集阶段,县业务指导组每周到镇指导不少于2次;在档案整理阶段,档案局的同志还加班蹲点指导,确保按标准规范整理。三是邀请市档案局发现档案不规范之处并立即进行整改,确保了档案质量。
四、形成一套标准模板
由于精准扶贫工作任务重,涉及面广,从目前资料的来源和规范化程度来看,离档案标准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为解决这一问题,该镇一是认真学习了自治区档案局、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及有关精准扶贫档案管理要求的标准;二是在档案局的指导下,结合本镇实际工作,最终形成了本镇的精准扶贫档案目录分类大纲,并按大纲对文书类、科技类等档案进行编号,开展镇级和村级档案编号工作;三是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把控,不符合档案标准要求的,必须整改到位;四是选取六秀村委为试点,确保按标准规范整理后再铺开。通过以上措施,形成了一套标准模板,并以此规范镇级档案和村级档案工作。
五、强化一笔经费保障
为推进全镇精准扶贫档案规范化建设,该镇在办公用房及经费极为紧张的情况下,一是安排了两间专门的档案室并按 “三铁”“八防”的标准要求进行改造,安装了防盗门、防盗窗、防盗监控、消防设施、空调、紫外线灯、温湿度计、除湿机等设施设备;二是按标准要求配足配齐了档案室设备,购买了计算机4台、打印机3台,扫描仪1台,照相机1台,专用目录柜、档案柜18套及档案盒等一批开展档案整理归档所需的设备;三是按时支付大学生档案整理服务的劳务费。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目前该镇按照综合管理类、精准识别类、精准施策类、精准脱贫类这四大类整理出了镇级档案32盒7卷3册,村级档案193盒217卷,档案内容覆盖2016年镇级精准扶贫各项工作、18个面上村委(社区)扶贫工作、1个脱贫摘帽村(六秀村委)以及2016年188户脱贫户情况,精准扶贫档案试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村档案装盒、盖章、目录编排仍不够规范等;新聘的信息员属于非档案专业人员,对精准扶贫工作和档案标准不熟悉,与前段工作衔接产生断层,全面完成整改仍需专业指导。下一步,继续主动作为,加快推进,在县业务指导组的具体指导下,全面完成好精准扶贫档案规范化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