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阅中心及展馆开放时间
(法定工作日)
上午:08:00 -12:00
下午:15:00 -18:00
查档及观展预约咨询: 0771-5852963
发布时间:2012-02-21 10:34:15来源(作者):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共产党执政为民的集中体现,作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我们要抓住机遇,服务大局,把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作为档案工作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熔炉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做好新农村档案工作的现实意义
在新时期,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一件大事。农业和农村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广大农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活动的真实写照和原始记录。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加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做好新农村档案工作对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农村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农民在生产、生活及自治管理中建立和提供档案服务,不仅是保护农民利益的要求和提升农民素质的手段,也是构建法制社会、文明社会、和谐社会的需要。
近几年,随着我区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普遍开展,档案为“三农”服务的成效越来越突出。如一轮土地、山林等承包合同,在土地二轮承包,山林延包的过程中都成为必不可少的依据。农业和农村档案也为党委政府制定农村方针政策,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稳定地方治安等提供了有用的借鉴。还有一些村用档案处理农村敏感问题,让群众知道有纠纷找档案,有意见查档案,有问题利用档案,较好地解决了村集体资产分配、赡养老人,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义务用工,财务收支管理等复杂的农村问题,同时也增强了村干部自身的透明度,自觉接受了群众的监督。但是,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由于档案意识淡薄、管理体制不健全造成档案资料缺失的现象仍很严重,由此引发的矛盾纠纷也非常普遍。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二、我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形成分级管理的模式。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区现有的1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均建立综合档案室,并全部通过省级以上档案目标管理认定,档案管理逐步规范化。而275个行政村,达到规范化建设的只有44个,占比例16%,乡镇企业、农科单位、农业合作社等规范建档比率更低。区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一竿子插到底的管理方式收效甚微,而且起不到长效的作用。所以“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模式亟需建立。
(二)基层档案室现存档案与农民需求不相适应。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尽快增加农民收入。由于历史、现实等多种原因,各基层档案室保存的档案与农民增收的需求不相适应,农民急需的档案室没有,档案室有的档案农民又不需要。现有的村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也已不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农民经济环境,急需调整。
(三)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本应形成的重要档案没有形成。农民是生产活动的实践者,也是档案的形成者。但是,由于缺乏档案意识,文化水平低等多种原因,使一些非常重要的档案没有形成,给现在和今后的提供利用留下了遗憾。
(四)档案保管条件差,管理模式、手段落后。除了个别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建有村部外,还有很多行政村没有村办公楼。档案存放在自个家里,没有固定的场所,固定的人员管理,导致档案散失较多,利用受限制。
三、做好新农村档案工作的对策。
(一)深入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各级对农村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开展广泛持久的档案普法宣传教育,让《档案法》等档案法律法规不断深入人心,全面提高农村各级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档案法治意识,增强对农村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依法把它列入农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档案工作充分的支持和保证。农村档案工作作为村委会工作的组成部分,平时要加强管理,切实解决档案安全保管、设备和人员等实际问题,积极为群众提供利用服务。
(二)强化街道综合档案室的监督指导职能,进一步完善以镇街道为中心,辐射所辖行政村、农科单位、乡镇企业的档案管理网络。总结历史的经验,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农村档案工作乡镇一级的档案工作必须加强,必须健全,必须形成有效的职能机制,并把它融入建设新农村工作之中,使其更好地为建设新农村服务。镇(街道)是最基层一级的政权组织,是该地区的最高领导机构,《档案法》规定,“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定人员负责保管本机关的档案,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明确了它在农村档案工作中的领导和管理地位。区级档案部门虽然有监督和指导的职责,以宏观管理为主,工作重点在本级,无力也不应该越俎代庖。村是村民自治组织,自立的能力和工作条件都很有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乡镇的支持和指导。
新农村档案工作要遵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发挥镇、街道综合档案室的监督指导职能,全面铺开村级建档,没有条件的村,可以实行“村档镇管”的模式。村档镇管的模式即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建立农村档案管理中心,在配齐机构、人员和设施的基础上,一方面,将乡镇机关所有单位档案彻底纳入统一管理,另一方面结合当前的村账镇管工作,把村级档案也实行统一管理。相对地讲,站、所、村的保管条件都不如乡镇,随时都有散失的危险。一些民营企业档案,如果愿意寄存乡镇综合档案室也可以。这样,既可以使档案得到更安全保管,又可以使档案资源得到整合。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倾斜指导力量,为镇、街道一级提供档案操作技能培训。
(三)围绕“三农”问题,指导农民建立需求档案。应围绕农村中心工作和农民需求,进一步规范农业农村档案归档范围。1、建立农村特色档案,为农民增收服务。特色档案包括行政区域内山林、土地档案,辖区内旅游项目、景点、有升值潜力的古迹特色档案;辖区内经济发展支柱产业档案;农产品身份档案、科技信息档案;农民经济信用档案等。2、建立劳动力档案,为农民就业服务。做好这项基础工作,对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加强农村管理,都具有长远意义。3、建立种植、养殖档案,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服务。种植业、养殖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通过建立种植、养殖档案,积极扶植农民科学发展种植业、养殖业。4、建立大病统筹档案,为解决农民看病难服务。5、引导农民建立家庭档案,使农民在利用档案的过程中实实在在的感受档案的作用和价值。6、围绕农村中心工作,建立换届选举、土地确权等相关档案,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服务,为提高农民素质服务。
总之,要以“三农”服务为主线,充分发挥档案部门作用,把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落到档案工作实处,为农村发展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