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 实现档案事业新跨越的必然选择

发布时间:2012-02-21 10:34:14来源(作者): 

江西是中央确定的率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省份之一。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省档案局馆于4月初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历经学习调研、分析评议、解决问题和完善制度四个阶段,到8月底告一段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我们不仅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实践意义的认识。结合江西档案事业发展的实际,认清了省情,找到了差距,并在一些重大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统一了思想。可以说,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及时。

  近几年来,我省档案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结果。

  党的十六大尤其是近3年来,我省档案事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档案资源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2007年全省112个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423万余卷,较2001年增长27.3%,年净增档案22万余卷。一大批重大活动档案和反映地方特色的“三名”档案相继进馆,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结构单一、品质不优的问题有了较大改善;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投资近亿元、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省档案新馆于今年初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90%以上的设区市级档案馆库建设已经完成或正在建设之中。县(市、区)级档案馆库建设全面启动。2006年以来,有6个县级新馆建成并投入使用,有9个新馆正在建设,相当于2005年前十年建馆总和;档案管理体制正在理顺、业务经费有了大幅度增加。自省档案局实行局馆合一之后,先后又有3个设区市实行了局馆合一管理体制,在行政机构和职数从紧控制的大背景下,仍然增设了机构,增加了领导职数和行政工作人员职数。以省档案局馆为例,2007年业务经费较2005年翻一番,据测算,全省平均增长40%以上,无论是增加的绝对数还是增长的幅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档案业务建设正在向纵深拓展。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通过规范化管理等级评估由2005年的97家增加到400多家,其中,有1个国家综合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一级档案馆,2个晋升为国家二级档案馆。重点工程档案工作验收合格率、乡镇建档率分别达到100%,村级建档率由2005年的60%左右提高到80%以上,城市社区建档率由20%提高到90%以上;国有企业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普遍提高,民营经济建档工作全面启动。档案信息化建设有了重大进展,与2005年相比,档案网站由9家增加到25家,增长1.7倍。国家综合档案馆录入目录数据由169万条增加到441万条,净增272万条,增长1.6倍。历史档案目录中心建设由2006年前的空白到全面建成,1年完成国家档案局下达了10年尚未启动的工作任务等。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第一要义。回顾取得的工作成绩,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推进我省档案事业发展这一要义。近几年来,我们针对档案资源结构单一、品质不优的问题,先后草拟了加强重大活动档案资料收集和现行文件接收两个政策性文件,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认同,并以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即两办)的名义下发,收到了十分理想的效果。目前,不少设区市综合档案馆重大活动、现行文件的收集已成常态,初具规模,成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查阅利用的新亮点;我们针对档案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强化行政监督职能,实行年度检查制度,省对市、市对县,一级对一级负责,年年开展一次检查评比,达到了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激励和鞭策后进的双重作用。最典型的是抚州市档案局馆,过去年年都是后进,2007年之后一跃而成为全省先进单位;我们为了提高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水平,以贯彻国家档案局8号令为契机,制订实施意见,要求各单位都要根据自己行业特点制订实施办法,截止到今年8月,已有80%左右的省直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办法出台,规范化管理向规范化运作迈出了一大步;我们为了加强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等单位档案工作,一方面建立联系点制度,加强点上的业务指导,以点带面,推动面上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建立571个联系点。另一方面,加强执法专项检查,近几年来,几乎每年都要会同人大教科文卫委开展一次检查活动,并对检查的结果予以通报,收效也是十分满意的。如对重大项目档案工作的检查,引起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长吴新雄在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档案局馆的工作。

  当前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丰富内涵。

  近几年来,我省档案事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成绩是纵向比较的结果,如果拓宽眼界,放眼全国,与兄弟省市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十分明显,概括地说,就是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档案资源总量偏少。截止到2007年,全省112个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423万余卷,为中部地区馆藏档案最少的省份。二是档案基础设施和功能建设总体水平仍然偏低。据统计,全省仍有33个县(市、区)无档案库房或库房属于危房,占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大部分档案馆都建设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功能不全,即使新建的档案馆除省档案馆之外,也未达到“四位一体”的要求。三是档案业务基础和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部分国家综合档案馆基础业务建设欠帐过多,连最基本的著录、鉴定工作都未正常地开展,大量的档案资料无法提供查阅利用。部分县(市、区)档案信息化建设尚未起步,管理和服务仍然沿袭传统的做法。四是档案队伍总体水平和专业素质不高。全省1125名专职档案人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280人、占24.8%,具有档案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30人、占2.7%,具有计算机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3名、占0.27%,难以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等。
  分析上述突出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还没有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丰富内涵进而导致行为方式和思想认识偏离的结果。在一段时期内,有的地方片面地追求某些单项指标的突飞猛进,忽视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导致档案基础设施投资欠账过多;有的地方只顾眼前利益,忽视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导致有馆而无功能用房的现象;有的地方没有很好地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用人把关不严,进人过多过滥,在解决公务员身份和工资福利待遇上,又没有很好的从档案部门的实际出发,导致档案人员心理不平衡,队伍不稳定,长此以往,问题越积越多,从而影响到档案工作的有效开展。

  解决当前的、谋划长远的,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揽,进一步促进全省档案事业的新发展。

  上述问题的存在,显然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如果不认真加以解决,必将影响到我省档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方式,还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把不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转变过来。然而,问题的存在十分复杂,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等等。于是,我们确定,主观和客观的问题,先解决主观上的问题;内部和外部的问题,先解决内部的问题;现实和历史的问题,先解决现实的问题的工作原则。简而言之,就是坚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决好当前的、谋划好长远的。
   解决好当前的,就是从本级机关入手,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解决关系档案职工切身利益问题,化解矛盾,在这个基础上建章立制,规范行为方式,凝聚谋事业、干事业的能量,推进和谐机关建设。省级档案局馆是全省档案事业领导机关,同时又具有示范作用。省级档案局馆建设的怎样,关系到档案工作职能的有效发挥,关系到存在问题的解决,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全省档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省级档案局馆存在着“两多一少”的复杂问题。设立的机构多,有服务中心、刊大、函授站等,这些都是没有资金保障的“空壳”机构。调入的职工多、身份复杂,有6个挂编的、1个借调的,职工身份中有干部、有工人、有以工代干人员,在单位自办福利的体制下,又无创收能力,自然福利就少。据测算,省档案局馆职工月均福利收入比省直机关平均水平少500元以上。再加上人员只进不出,干部的使用上也矛盾重重,各种问题和矛盾混杂在一起,致使机关办事能力大大下降。面对现实,在省委、省政府作出“局馆合一”的重大决策之后,我们把这种情况反复与有关部门磋商,最终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妥善解决了上述问题,矛盾被一一化解。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实行定岗、定员、定责,细化工作任务;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严肃工作纪律;健全学习制度,实行一月一课一考,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从目前运转的情况看,当前问题的解决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谋划好长远的,就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把影响和制约我省档案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集中起来,重点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见,指导全省档案工作。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目前,5个指导性意见已经出台。一是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档案馆库建设的意见》,重点要求无库房或库房属危房的县(市、区)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意见得到省政府领导的认可和支持。二是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的意见》,重点强调加强民生档案和重大活动档案的接收、征集和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整合档案资源;三是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江西省档案馆业务建设的意见》,重点要求加强综合档案馆功能建设,拓宽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打造档案部门对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服务的形象“窗口”。四是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任务,大力加强“三网三库”建设,实现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强电子文件管理,建立区域性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网上查阅利用平台。五是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全省档案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重点要求提高档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现代化管理技术能力。以上5个意见都是根据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我坚信,经过3至5年的不懈努力,问题会得到逐步化解,我省档案事业必将实现一个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