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资源如何从历史深处走近今天

发布时间:2012-02-21 10:34:14来源(作者): 

 经济工作发展到哪,社会各领域需求在哪,档案服务工作即延伸到哪□ 利用档案资源,不仅仅是为了求得历史的真貌,更应该成就一种创新性行为□ 档案工作者们就像一些淘金者,过滤去往日时光的浮尘,将被时间击碎的真实汇拢成有价值的信息,使之在今天重获一种新的可能□ 公布档案、汇编史料、专题研究、宣传教育等成为了唤醒档案资源的各种形式和方式

  如今只要你登录辽宁档案信息网,过去因不易获取相关政策文件而对养老保险、工资工龄、医疗卫生等问题所存的很多疑问都可能明晰起来。辽宁的大部分已公开现行档案已经为民所用。而且,省档案馆已经逐步完成了建国前档案鉴定开放工作,部分开放了建国后档案,总开放档案96.6万卷。到2008年5月1日,省和14个市及50个县(市、郊区)国家综合档案馆已经全部向社会提供政府信息查阅服务。“十五”以来,全省各级档案部门每年接待的利用者已130多万人次,辽宁档案信息网开通以来,点击率也已超过10万次。 这些数字已经为我们描绘了辽宁的档案开放利用的基本面貌。

  如果说档案公开查询只是为档案资源走近今天、走近普通民众开设了一个小小窗口,那么如何让人类史迹渊薮与智慧宝库的档案资源成为当下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等工作的强大储备,如何让档案资源从历史深处走向今天,就成为开发这座宝库的一个重要课题。近日,记者走访省档案局(馆),找寻专业档案工作者们是如何架设这段跨越时光的桥梁又如何让沉睡的档案资源苏醒并焕发了新的生长力。

  找寻尘封档案与当下生活的结合点,经济工作发展到哪,社会各领域需求在哪,档案服务工作即延伸到哪

  尽管昨天已逝,但它依然顽强地以不同样貌留存于档案中,就像地理变迁、人类生活遗迹掩埋在大地深处等待考古学者让它重见天日一样,档案资源,也在等待着合适的时机为当下效力。因此,利用档案资源,不仅仅是为了求得历史的真貌,更应该成就一种创新性行为,也就是使其成为可以为当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提供创新发展的基础,成为对资政决策、经济建设、科学技术研究、文化教育、民生服务等各项工作起到帮助作用的深厚储备。

  记者在省档案局(馆)了解到,我省的档案开发利用和服务主要是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经济工作发展到哪,社会各领域需求在哪,档案服务工作即延伸到哪。因此,无论是在振兴老工业基地建设中,还是在新农村建设中;无论是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民生需求中,还是在支持政府工作为领导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中,都可以找到档案工作者辛劳的身影和档案资源所发挥的积极影响。在这些过程中,档案工作者们就像一些淘金者,过滤去往日时光的浮尘,将一点一滴被时间击碎的真实汇拢成有价值的信息,使之在今天重获一种新的可能。在老工业基地振兴建设中,对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档案管理跟踪指导,沈阳市档案局深入沈阳地铁、奥体中心、金廊工程等一批重大在建项目现场指导;大连、丹东、锦州、营口、葫芦岛等市档案局积极为“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提供档案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各级档案馆为农村集体林权改革、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土地承包合同等领域的档案提供管理、查询等服务。2005年,全省各县(区)档案馆接收了过去由乡镇或村保管的土地承包合同,这不仅有利保管,也开始无偿向普通群众提供利用。2006年,省档案局与省林业厅在全国率先规范了集体林权改革档案工作,沈阳、抚顺、本溪、锦州、辽阳等市做到了林权改革档案管理与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同步进行。而在服务民生需求方面,全省各级档案馆还通过信函咨询、电话预约、网上目录介绍等方式,主动开展对外服务。省档案馆还有针对性地编制了包括工龄工资档案、高校学籍档案、公证档案、抗美援朝军籍档案、知青档案、东北讲武堂学员名录、劳模档案、土地征用档案等十余种涉及民生档案专题目录,将档案资源分门别类地呈现给来查阅的群众,为利用档案资源提供了便利。

  一位诗人曾说:“历史是价值的保管员”,而在藏着历史真相的档案资源中,价值随处都有,只在有没有发现与开掘。那些凝聚着各个时期经验与智慧的书页与文字里,可以看到自然、地理、气候、灾害等方面的历史状况,也可以了解到过去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因此,档案资源对各级领导的决策具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资政服务也成为档案工作衔接今日最重要的一部分。省档案局(馆)对涉及重大决策的项目咨询极为重视,每次都圆满地完成了档案信息的查询汇编。2006年,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到抚顺考察,提出要把抚顺战犯管理所“修旧如故”,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根据这一精神,省委将恢复抚顺战犯管理所历史原貌的查证任务交给了省档案馆。省馆仅用3个多月时间便完成了查证任务,解决了抚顺战犯管理所恢复历史原貌问题引发的纠纷。同时本着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的原则,提出了科学正确的结论性意见和建设性恢复方案,被省委采用,为领导正确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抚顺战犯管理所正在顺利实施复建原貌工作。2004年中央作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后,省档案馆编辑了《近现代辽宁工业发展概述》、《辽宁老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等材料计20余万字,提供给有关部门,为制定全省有关方针政策,编制长远发展计划提供了依据。2003年中央作出治理阜新、本溪、抚顺等采煤沉陷区的决策后,省档案馆仅用两天便将该地区有关历史沉陷资料上报。还有像编辑《辽宁省近百年来重大疫情及防治史料》,在我省抗击非典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等等。简单的罗列呈现的只是有限的一些事实,但每一次档案汇编背后却都藏着千百遍的过滤与选择,这些重新选择的历史真实经过精心编制,指向我们今天的生活,增加着今天的判断力,决定着下一步行动的准确性。这也许就是档案工作最大的意义。

  开辟各种途径,采取各种形式和方式,唤醒档案资源,让沉睡的宝库重新获得生命力,为全社会知识生产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

  当时光流逝,历史生命就保存在了档案里。唤醒这些沉睡的资源也成为一项需不断拓展的创新性工作。公布档案、汇编史料、专题研究、宣传教育等成为了唤醒档案资源的各种形式和方式。

  档案资源的留存过程是人类文化的积累过程,人类知识的大部分来自档案文化的历史积淀,因此使档案文化增值和生成新的文化意义,首先要从让人们了解档案开始,只有了解才有可能加以利用,在利用中使档案资源获得新生。

  为了让人们方便地了解,省档案局(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各种新技术手段进行宣传教育。像建立已公开现行文件共享平台,全省14个市和34个县(市、区)档案馆都建立档案网站,完成全省已公开现行文件信息的共享,在全国档案网站建设中首先实现已公开现行文件信息的整合,为解决劳模待遇、征地动迁、司法援助、农民工工资等问题提供及时准确的政策依据。为了让人们更多地了解,档案馆不断地推出各种展览活动,通过按照一定的主题,系统地陈列典型的档案材料,来加深观众的印象。同时全省各级档案部门还通过报纸、电视、党政内网、互联网等媒体多渠道全方位地宣传档案的价值。

  档案中那些真实地记录了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战争等领域真实历史的档案是对人们进行历史教育、国情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的真实生动的教材,因此举办专题讲座是让人们接受的最好方式。省档案馆与媒体举办“文化大讲堂”专题栏目,讲述辽宁地区的历史、人文、地理知识。同时配合重大活动举办各种展览活动,像2007年省档案馆与沈阳市档案局联合举办 《省及沈阳市档案馆馆藏珍品档案展览》、2006年举办了《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巡回展》等,同时还利用档案信息网在网上举办了几十个专题图片展,不仅受到观众欢迎,而且也使民族优秀文化得到广泛传承。

  汇编史料与公布档案相比较,是更主动更高层次的提供利用,也是更大范围的档案开放,既体现档案工作的水平层次,也是长久保存档案使之流传后世的重要途径,可以满足更多的利用者系统利用档案的需求。也是一项以档案历史文献遗产为对象,创造文化产品的工作。改革开放后,辽宁省档案馆即通过“专题选编”、“史料汇编”、“文件汇集”和“文件组”等形式,向社会不断公布出版档案史料。像上世纪80年代有《东北义和团档案史料》、《忠义军抗俄斗争档案史料》、《明代辽东档案史料》、《辛亥革命在辽宁》、《奉系军阀档案汇编》、《九一八事变档案史料精编》等,此外还编辑了资料书和专著《辽宁大事记》等。近年先后公开出版了《盛京皇宫和关外三陵档案》、《兴京旗人档案史料》、《记忆中的辽宁》、《国难 国耻 国愤 国魂》等各种出版物,都获得了社会的极高评价。

  档案资源就像一个蕴藏丰富的矿藏,表面掩盖着时间的尘埃,陈旧或者荒芜,但一旦深入其中,会发现在历史曲折幽深的暗处,一些埋藏的真实,经过时间的保藏,已经转化了原来的性质,当我们将这些事实重新挖掘呈现于今天的阳光下,当这些事物萌发出新的意义,档案资源也就终于实现了存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