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阅中心及展馆开放时间
(法定工作日)
上午:08:00 -12:00
下午:15:00 -18:00
查档及观展预约咨询: 0771-5852963
发布时间:2012-02-21 10:34:12来源(作者):
档案论文摘要怎么摘?
顾名思义,摘要,是缩短文章内容且包含整篇文章内容的准确概括和不加任何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的功能就是使读者迅速地浏览文章内容。
目前就我翻过的《档案学通讯》、《档案管理》来看,很多论文的摘要都不像样子。其中还不乏名教授、名专家。
从篇幅上讲,摘要以200—300字为宜。不能太短,亦不能太长。过于简单会造成摘要内容单一,信息量不足,摘要的结构要素残缺,字数偏少,不能发挥摘要应有的作用。
从结构上讲,摘要应拥有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包括四个要素,即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其中后两个要素尤为重要。摘要不应有引言中出现的内容,换言之,摘要中必须写进的内容应尽量避免在引言中重复出现。
从修辞上讲,应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准确简练,确切地提供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创新之处。摘要不宜对论文内容作解释和评论,也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用引文,除非该论文证实或否定他人已发表的论文。
从句法上讲,尽量不要使用复杂的长句,应广泛使用非谓语动词和被动语态常见形式。缩略语、略称、代号,除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地理解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例如用括号写出全称。
目前常见的问题有:
篇幅太短。档案论文的摘要普遍显得太短以至于无法涵盖全篇主要内容。不少文章的摘要只有一两句话,连50字不到。比如《试论我国高校档案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策略》、《重点档案抢救实施工程化管理研究》等。《浅谈银行账户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法》一文的摘要只有31字,“本文指出了银行账户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2)重复题名中的信息。例如,《高校美术教学资源档案管理探析》一文摘要中“文章结合高校美术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实际,就如何进一步搞好高校美术教学资源档案管理工作谈了作者的粗浅看法。”这段摘要没有任何的价值,完全没有体现出论文的特点所在。
3)摘要内容喧宾夺主。如《全球化过程中档案意识的认同与建构》一文的摘要,“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网络信息的全球化、文化领域的全球化,也对我国的档案事业发展带来档案信息管理技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春风秋水按:该句句式杂糅)。
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的档案事业应该如何应对?笔者认为,首先应从档案意识——这个已成为制约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得关键性问题出发,来探讨全球化过程中档案意识的认同和重构。”整个摘要前面都是在对文章的背景进行介绍,只有最后一句才提到文章中的内容。又如,《新世纪新阶段档案文献编纂学研究内容调查》一文的摘要,“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现代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手段为人们学习和进行学术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新世纪新阶段档案文献编纂研究也在继承中发展,出现了与以往学科研究不同的新内容新方向,本文将就此做简要的论述。”
4)罗列文章中的观点或者标题。有的作者往往把论文的大小标题抄下来,以为这就是摘要。这是一种很偷懒的做法。例如,《档案信息与图情资源网络共享的比较研究》一文的摘要,“本文对档案信息与图情资源的网络共享进行了比较,揭示了两者在实践基础、理论依据、主客体、共享理念、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对档案收集的若干思考》一文的摘要与文中的小标题基本上是一字不差。“本文认为档案收集工作难做的现象后面有着更深层次的问题,既有理论上的问题也有实践中的问题。一是‘收集\’概念不清晰;二是档案收集对象不明确;三是档案收集法规不健全;四是档案收集工作考核标准太笼统。”
5)对论文内容加以评论。摘要中不宜用“具有 ……意义”、“奠定了……基础”、“具有……参考价值”这样的句子。例如,《档案立法原则体系及其表述》一文摘要中最后一句是“本文提出档案立法原则体系及其三个层次划分的次思想,以期对档案里大原则的研究有所启迪。”又如,《论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工作中应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文的摘要,“探讨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全宗的确立以及档案的分类、组卷、编目、利用和数字化管理等方面问题,可为做好现存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管理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6)实质性内容不突出。例如,《我国数字档案馆与电子文件中心建设述评》一文的摘要,“论文分析了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总结了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主要特点,并充分论述了我国电子文件中心的性质及对数字档案馆功能的重要补充。最后,得出了4条结论。”绕了不少弯子,还是不明白结论是什么。
7)语句模棱两可,让人不知所云。例如,《档案记忆观的兴起及其理论影响》一文摘要中最后一句是“就档案与社会记忆的关系及其档案学研究的影响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作者提出了一些什么看法呢?鬼知道!又如,《范式转型与档案政策》一文摘要中的最后一句是“本文主要运用库恩的范式理论,揭示了范式转型与档案政策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什么关系?读者从摘要中是无从知道的。
怎么写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一般要回答五个问题:
1,目的部分应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说明提出问题的缘由,表明研究的范围及你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以及是在什么情况下(研究背景)谈论该问题的,从而能够说明你选题的意义。
2,研究视角和研究发现,就是讲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通过你的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问题。研究视角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揭示你认识问题的深度,从而能够折射出你的研究在方法论方面的启示。
3,研究方法应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使用了什么材料和方法,如何分组对照,研究范围以及精确程度,数据是如何取得的以及经过何种统计学方法处理。往往通过这一过程来证明你的研究是科学的可信的。
4,结果部分要列出研究的主要结果和数据,有什么新发现,说明其价值及局限,叙述要具体、准确,并需给出结果的可信值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的确切值。
5,结论部分应简要说明、论证取得的正确观点极其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是否值得推荐或推广等。
不用“本文”或“作者”“笔者”等做主语;不要写成提纲或评论形式;字数一般控制在200字以内。
杂志上刊登的论文一般仅限于数千字,为何还要一段数百字的摘要呢?无非是便于读者用最短时间掌握信息,了解研究工作或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果,从而决定是否需要详读全文。在知识和信息加速度增长的今天,摘要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既为读者阅览起引导作用,更为文献汇编、计算机储存、检索做好准备,成为科技情报的重要来源。摘要者,精华也。
作者应重视摘要的书写。写好摘要,既需要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更是一种雕琢艺术,奉献给读者的是精品,起到的是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目的。中文杂志的英文目录和摘要更是进行国际交流的唯一途径,直接反映我国科学研究和杂志的质量水平,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
l摘要不容赘言,故需逐字推敲。内容必须完整、具体、使人一目了然。英文摘要虽以中文摘要为基础,但要考虑到不能阅读中文的读者的需求,实质性的内容不能遗漏。为此,我国的科技期刊近年来陆续采用结构式摘要,明确写出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
1.目的(Objective):简明指出此项工作的目的,研究的范围。
2.方法(Methods):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做法,包括对象(分组及每组例数、论坛对照例数或动物只数等)、材料和方法(包括所用药品剂量,重复次数等)。统计方法特殊者需注明。
3.结果(Results):简要列出主要结果(需注明单位)、数据、统计学意义(P值)等,并说明其价值和局限性。
4.结论(Conclusion):简要说明从该项研究结果取得的正确观点、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推广前景。
中、英文摘要前需标明中、英文文题,作者姓名(至多3名)及作者单位(邮政编码)。英文摘要应隔行打字,以便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