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普通人建档,为普通人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2-02-21 10:34:09来源(作者): 

  新时期,档案事业正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在总结工作、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坚持和深化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全面推进“两个体系”建设,重视“为普通人建档,为普通人服务”工作,以努力践行档案工作服务科学发展与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统一,不断开创档案事业的新局面。

全面推进“为普通人建档,为普通人服务”工作的意义

  所谓“为普通人建档”,是指把由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形成的与普通人利益直接相关,记录一个人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全过程,覆盖一个人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方方面面档案收集齐全,立卷归档,科学管理,便于利用。所谓“为普通人服务”,就是科学整合对每一个普通人有利用价值的档案资源,借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利用服务平台,以“高效、便捷、优质”为价值诉求,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普通人的档案利用服务需求。从本质看,“为普通人建档”与“为普通人服务”是辩证统一的,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应用和归宿;两者统一于档案工作服务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

  全面推进“为普通人建档,为普通人服务”工作,是科学发展观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新时期全面推进“为普通人建档,为普通人服务”工作,正是档案部门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立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创新之举;是档案部门深刻理解以人为本、关心人的价值、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具体体现;是档案部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效载体。

  全面推进“为普通人建档,为普通人服务”工作,是档案事业自身科学发展的需要。新形势、新任务客观上要求档案部门把服务对象从为政治服务、为机关团体服务为主转变到为经济社会发展、为人民群众服务,把工作价值取向从主要是修史存志拓展到为各行各业和广大人民群众创业创新提供档案信息保障。

  全面推进“为普通人建档,为普通人服务”工作,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现实生活中,利用户籍和职工档案解决社保纠纷,利用地籍、山林档案解决田地、山林纠纷,利用房产档案解决城市拆迁补偿纠纷等等的案例举不胜举。全面推进“为普通人建档,为普通人服务”工作,正是档案部门为维护政治、经济、社会秩序,确保其规范运行、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有效化解各种矛盾、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推进平安社会、法制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保障。

“为普通人建档,为普通人服务”的探索实践

  行政村档案室规范化建设。到2008年底,浙江省绍兴市1200余个行政村完成了以“档案智能化(计算机)管理和一户一档”为主要标志的档案室规范化建设任务(约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63%);共为33万余户农户建立了村民档案(约占全市农村居民总户数的42%)。

  社区档案室规范化建设。2007年,绍兴市档案局组织开展了社区档案室规范化建设试点,对历年社区档案进行系统收集、整理、归档。社区居民“一户一档”连同党务工作、行政事务、民政工作、文化卫生工作、社区服务、科技文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劳动保障服务、人口与计划生育等档案,排列有序,编目准确,利用社区档案信息系统进行条目管理,达到了档案安全保管、查阅利用方便的要求,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档案利用服务和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企业建档工作。今年年初以来,绍兴市档案局通过下基层、进企业,开展企业档案工作专项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及时梳理问题,寻求破解对策,积极部署推进企业档案目标认定升级工作。全市范围内规模以上企业以企业档案室目标认定升级为主要抓手、以规范劳动用工档案为先期规范建档目标的企业档案工作全面展开。

  学校档案工作。“学生档案”是“普通人档案”的基础。今年以来,绍兴市档案局会同市教育局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安排,以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档案室达标升级为工作载体,以学生和教职工档案为重点推进教育系统“为普通人建档”工作,努力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包括免疫和体检材料、九年制义务教育卡、学籍卡、思想品德考核表、社会实践表等等在内的“学生档案”,并随着课程改革和评价制度的改革,逐步为学生建立更加全面、完整的“成长档案”。  

  近几年来,绍兴市档案局先后制定出台了《绍兴市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办法》《绍兴市机关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暂行规定》《绍兴市数码照片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等一大批规范性文件和规章制度,严抓制度的执行、落实,着力规范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重点保证了民生档案收集齐全完整、及时归档。与此同时,档案局还针对本市特点,对山林延包档案和社会保障档案加强了管理工作,并对其他涉民部门档案工作进行分类指导与行政监管,使涉民重点建设项目的档案工作顺利完成。如今,绍兴市各级档案馆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档案资源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数字档案馆建设也迈出了新步伐,档案工作有效实现了服务决策、服务民生的大转变。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推进“为普通人建档,为普通人服务”工作

  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利用体系,是档案工作多年实践的科学总结,是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更是科学发展观对档案工作提出的迫切要求。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推进“为普通人建档,为普通人服务”,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强化宣传,形成共识,着力营造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首先要以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对象抓好档案工作宣传,努力形成重视和支持档案事业发展的共识;其次,要抓好档案干部队伍思想解放工作,牢固确立“档案工作是一线”“人的档案最重要”以及“档案工作服务为本”的理念。从而使广大档案工作者清醒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切实承担起公共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的重大意义。

  此外,还应开辟多种宣传途径,利用各种宣传载体,着力增强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观念,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认同档案工作基本理念,增强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观念,自觉参与“为普通人建档”工作的开展。

  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全力推进“为普通人建档”工作。在深入推进基层档案室规范化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涉民部门档案工作的行政监管。档案工作要从基础做起,真正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同时,还要结合当前实际,抓住重点,从基层档案规范化做起,全面推进档案工作质量的提升。

  构建平台,创新创业,为更好地“为普通人服务”创造条件。档案馆是档案事业赖以发展的主体平台,也是区域档案事业发展的形象标志。档案馆工作谋求突破,首要任务就是进行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扎实推进档案资源建设。在此基础上,还要创新手段,积极推进数字档案室建设,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着力构建区域公共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总平台,从而使档案行业更加便捷高效地为普通百姓、各行各业提供服务,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环境。

  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为档案事业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提供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档案工作必需的经费列入本地区财政预算,在保证日常档案事业经费逐年增加的基础上,重点在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和基层档案室规范化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根据事业发展需要,有计划地组织继续教育和岗位业务培训,切实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社会职业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制度规范、机制激励、管理创新,调动档案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为档案事业的创新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和物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