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生动的城市印记

发布时间:2012-02-21 10:34:08来源(作者): 

留下生动的城市印记

 

 

现代化城市快速崛起的同时,大批城市旧貌将在不经意间悄然消失,如何通过声像画面,保留城市的生动印记?青岛市档案馆启动了城市记忆工程。

 

    "我们在研究青岛早期城市历史过程中发现,客观真实地记录城市原貌的照片资料十分缺乏,我们致力收集和保存各时期青岛城市面貌的声像档案资料,努力还原不同时代的青岛面貌。艰辛的征集过程使我们认识到,被动地收集历史上形成的声像、图片档案资料,势必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征集怪圈--我们关注昨天而忽略记忆今天,使明天的人不得不重走我们的老路,为探寻过去而费尽心血去征集档案。"市档案局副局长杨来青说,正是基于解决这一难题的想法,档案局变被动为主动,启动城市记忆工程,通过照片、摄像等技术手段,生动记录21世纪初青岛城市基本面貌。 记录城市发展的每个节点

 

    在这些珍贵的记录中,记者听到了轰动一时的"波螺油子"改造工程中,两位居民的对话:"感谢党和政府,以后我们再也不用住在这种地方了,拿上拆迁费,再自己加个两三万元积蓄,就可以住进梦想多年的套房了!再也不用忍受接壶水还得回去睡一觉、一下雨家里就水流成河的日子了"。除此外,东西快速路一期、二期从开始动工、建设再到完工通车的全过程、承载着青岛人习俗与感情的"里院"生活、"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实施以来,跨海大桥的兴建、高新区的崛起……这些直观生动的声像图片记录,是过去单纯的文字档案中无法体会到的。

 

    据介绍,在城市记忆工程中,市档案局拍摄重点包括街道、居民小区和广场、风景名胜、特色建筑以及悠久历史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工作场所。自该工程启动以来,八年间,技术人员共拍摄了市区850余条主要街道、120个城市村庄、195个企业事业单位、80座优秀建筑、60个风景名胜点、116个居民小区、40个古遗址、76个里院建筑、37个名优特产、17个水产畜牧良种、15条河流、24个水库、22个火车站点、100多个建设项目。记录了胶东路、延安路、宁夏路、南京路、鞍山路、云霄路、长沙路等城市道路的改造改建,辽宁路(小鲍岛)、中山路、郯城路、第一海水浴场、汇泉广场、滨海步行道、台西八院棚户区等城市区域的改造,红星电影院、青岛饭店、市体育馆、贵州路小学、北岭山、大麦岛村、李村河、张村河等已改建建筑、区域原貌,大炼油、黄岛前湾港码头、胶济铁路、东西快速路、奥帆基地等新建重大建设项目,以及2002年航拍的青岛市区全貌照片等等,总计2200个条目,3万余分钟录像,3万多张照片。 记忆城市的根与魂

 

    杨来青说,城市记忆,不仅是对城市面貌等物质对象的记忆,也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忆。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今天,把城市面貌作为城市记忆的优先内容是必然的,但在完成这个阶段任务后,就需要向记忆城市社会面貌的新方向转轨,需要按照"深度记忆"的新要求来运作。"城市记忆的核心是记忆城市的根与魂,而根与魂在于城市特有的人文传统。我们应通过深入记录社会运行、记录人的活动,为城市积累更多文化层面的档案财富。"正是基于上述认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突破口,市档案局开始了记录青岛的风土民情、民俗,广泛征集反映普通市民日常生活的记忆资料,拍摄了一批反映社会风情的照片、录像资料,征集和拍摄了平度木版年画、即墨柳腔、胶州茂腔、胶州八角鼓、即墨民间故事等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字和录像资料。

 

    "在城市记忆工程收集中,我们还有大量工作需要细化。比如,把每一张图片、每一段录像都按照时间、地点、背景、人物等分类并加以整理,让她们真正成为可被子孙后代利用、可为市民利用的资料。"市档案局档案收集处一工作人员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