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家档案馆参与政府信息公开的路径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2-02-21 10:34:07来源(作者): 

欧美国家档案馆参与政府信息公开的路径及其启示

 

 

摘要: 谭必勇 张莹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济南250100)

原载:《档案学通讯》2011年第6期

 

 

[摘要]对美国、英国、加拿大三国国家档案馆和国内现行文件服务中心参与政府信息公开方式的调查表明:档案馆是政府信息公开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档案部门可从建设新型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深层次参与国家政府信息公开服务、加强与政府信息管理机构和图书情报机构合作等途径来提升其应对政府信息公开环境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国家档案馆;政府信息公开;现行文件服务中心

 

[分类号]G273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United States, Britain, Canada, and empirical data about the Current Records Service Center in China, the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that archives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publicity service system.  Our archival department should adopt follow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ability responding to the open government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1) building new archiv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s; and (2) deeply participating in different levels government information publicity service; (3) cooperation with governm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institutions, etc.

 

Keywords: National Archives;Government Information Publicity;Current Records Service Center

 

 

 

一、欧美国家档案馆参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路径

 

美、英、加等国的国家档案馆利用自身强大的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能力,与各级政府信息管理机构合作,积极参与政府信息公开政策的制定与讨论、政府信息公开工具的开发应用等,尤其是在政府数字信息资源公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充分发挥了档案馆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重要作用。

 

(一)美国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登记法案》(Federal Register Act),授权国家档案馆负责出版《联邦登记》(Federal Register)日报,集中公布所有联邦机构的法规、规章和总统文件,并明确规定,应予公开的政府信息必须及时从制发机关汇总到联邦登记办公室备案,法规条例通过《联邦登记》日报公开30天后才能生效[1]。这实际上以法律形式保障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法律信息在国家档案馆得以公开。2009年10月,美国白宫、政府出版局(GPO)和国家档案馆联邦登记办公室合作开展了一项突破性的工作,它们将《联邦登记》日报10年间(2000-2009)的文本转化为XML格式,并同时在联邦政府的几个信息门户上提供在线使用,即政府出版局联邦数字系统、联邦登记网站和政府数据的新门户网站,大大提高公众获取和处理政府信息的能力,此外,公众还可以通过RSS定制的方式,定期从网站上获取《登记日报》的最新出版内容,从而满足了个性化的信息需求[2]。

 

(二)英国

 

英国国家档案馆建立了非常完备的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包括联机目录、国家数字档案库、“获取档案”项目、国家档案登记系统[3]等,可为公众提供全面的档案信息服务。此外,英国国家档案馆对于正式出版(网络出版)的政府信息资源和未正式出版的政府信息资源采取了不同的公开与服务方式。

 

2003年9月,建立了专门选择性收藏英国中央政府网站的档案馆——英国政府网络档案馆[4],以收藏在网络上出版且易消逝的政府信息。英国政府网络档案馆采集并保存的网站信息都可以在万维网上公开、免费获取,主要包括“商业,工业,经济和金融”、“文化和休闲”、“环境”等11个主题,读者可以通过政府网络档案馆主页上的搜索引擎和专题索引工具进行检索利用,本国用户还可以直接到国家档案馆公共检索大厅进行查询[4]。

 

英国政府将未出版的政府信息资源看作国家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档案馆下属的公共部门信息管理办公室通过创建信息资产登记系统(Information Asset Register, 简称IAR)的方式加以管理和提供利用。IAR是由英国政府根据《1999年政府部门出版物的未来管理政策咨询白皮书》(the Consultation on the Future Management of Crown Copyright)推出的集中式检索系统,其目标是覆盖英国所有政府部门和机构的信息资源,包括数据库、旧档案集、近期电子档案、统计数据集、研究项目等,并创建了IAR元数据,通过inforoute站点提供服务[5]。

 

(三)加拿大

 

加拿大图书档案馆是由国家档案馆和图书馆于2004年合并而成的,是国际上图书馆、档案馆合并较为成功的案例,它通过信息管理中心((Information Management Centre, 简称IMC))和政府网络档案馆(Government of Canada Web Archive)两种方式参与政府信息公开服务。

 

加拿大图书档案馆采用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信息管理中心网站、信息管理呼叫中心等各种方式,向顾客提供基于可靠信息的建议、指导和服务。目前,加拿大政府门户网站的信息管理中心拥有1800个数据库,涵盖了加拿大所有政府机构的下面的公共获取信息,主要包括:组织说明;程序说明;国家、区域和地方服务提供点以及相应的服务领域;管辖资料和立法信息[6]。此外,为支持政府机构的信息管理活动,加拿大图书档案馆与加拿大中央机构、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其他组织还合作开发了一系列信息管理工具、指南以及综合性电子政务元数据方案等,从而为加拿大政府信息资源组织、公开与服务工作提供了一系列工具和方法体系[6]。

 

此外,针对网络政府信息资源数量日益增多的情况,加拿大图书档案馆从2005年开始收集加拿大联邦政府网站的资源,其建立的加拿大政府网络档案馆于2007年11月正式开通,公众可以通过关键词、政府部门名称、URL地址在加拿大图书档案馆网站上浏览、检索所需信息资源。

 

二、我国档案馆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地位及改进策略

 

与欧美发达国家档案馆相比,我国档案部门参与政府信息服务的基础比较薄弱,缺乏相应的信息公开传统和集成性档案信息服务体系。尽管如此,我国档案部门从本世纪初就开始探索现行文件服务中心,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信息公开服务经验,有助于更好地探索适合我国档案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服务机制。

 

(一)我国档案馆在国家政府信息公开服务体系中的地位

 

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电子政务运动而引发的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公开立法浪潮对我国档案部门产生了极大影响,我国档案部门探索建立了一种新型档案信息服务机构——现行文件服务中心,作为参与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的一种过渡形式。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后,政府信息公开成为国家档案馆的法定职责。2008年中央档案馆设置了中央国家机关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而各省级档案馆的现行文件服务中心也正积极向政府信息公开查询中心转型。2010年4月22日到4月27日,笔者通过网络访问我国31个省级档案馆(不含台湾省)网站,通过调查发现(见表1):我国90.3%的省级综合档案馆(28家)都建立了现行文件服务中心(或类似机构)并正式挂牌服务,江苏省由于建新馆而没有正式对外挂牌,四川省正在积极筹建当中;87.1%的省级档案网站(27家)都建立了现行文件网络查询系统。

表1 我国31个省级现行文件服务中心基本情况统计表

 

省(市)

     项目

现行文件服务中心状况(实体)

现行文件服务中心状况(网站)

机构名称

成立时间

独立网站

查询系统

服务深度

北京

北京市档案馆政府信息公开查询中心

2008

?

目录、全文

天津

天津市档案馆政府信息公开查阅服务中心

2008

?

目录、全文

河北*

河北省机关档案文件资料查阅中心

2003

?

目录、全文

山西

山西省现行文件阅览中心

2004

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现行文件资料信息服务中心

2002

?

目录

辽宁

辽宁省人民政府信息查阅中心

(辽宁省已公开现行文件服务中心)

2004

?

目录、全文

吉林

吉林省档案馆现行公开文件查询窗口

2003

相关分类

  • 档案理论
  • 档案实践
  • 管理创新

档案知网(《档案学通讯》网络版) ? 2008-2010 . 京ICP备08101300/粤ICP备11008478号-1 Archiver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通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