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 守护历史记忆
——贺州市档案馆红色档案专题征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发布时间:2025-09-05 08:55:43来源(作者): 贺州市档案馆 汪建云

为加强当地红色档案资源的系统保管与有效传承,深入挖掘、抢救和保护散存于社会各界具有保存价值的红色档案,更好地服务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文化需求,自去年起,贺州市档案馆面向社会各界启动了红色档案专题征集活动。

本次征集工作广开渠道,多措并举。贺州市档案馆通过发布社会公告、开展定向走访(重点部门、重要人士)等多种方式,广泛搜寻、征集散存于社会的珍贵红色档案资料。征集范围涵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至今,在贺州及周边地区形成和留存的,反映重要党史人物、党的重要活动、重要事件,以及其他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与纪念意义的各种载体、各种类型的红色档案资源。

活动开展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已成功征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后反映我市重要党史人物、重要活动与事件的极具价值的红色照片档案332张、红色视频档案38件(共48.2GB)。其中不乏极具历史分量的珍品,例如:1922年本地区传播革命思想最早的群众组织——贺县中学学生会成立时所在的学校旧址照片;党组织在桂东地区萌芽和建立时期传入贺县中学的进步刊物《新青年》、《向导》的照片;贺州入党最早(1923年入党)的共产党员黄士韬同志及其故居的照片;1931年,红七军在贺县桂岭镇张公庙整编队伍后赠送给村民的红军被照片;1943-1944年间,中共广西省工委书记钱兴和省工委机关工作人员吴赞之在钟山县燕塘乡牛垌以开荒种地、割草打石烧石灰为名秘密开展革命活动时使用的石灰窑照片;1945-1947年间,作为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的昭平县黄姚镇宝珠观的照片等。此外,还征集到了《潇贺往事之红色记忆》《贺州红色岁月》等反映贺州红色文化的革命历史纪录片集。

为确保这些珍贵史料得到科学、规范的保管与利用,贺州市档案馆组织专业力量,从“历史场景鉴别、精准题名撰拟、结构化赋档号”三个方面对征集到的红色史料进行了深度著录与整理,着手建立了馆内首个红色影像专题库,并已完成两批档案的入库工作。下一步,贺州市档案馆将立足长远,持续深入推进红色档案的征集与建档工作,不断丰富和优化馆藏红色资源体系,为保管和传承我市红色历史记忆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图为桂岭镇村民捐赠的中国红军第七军第十九师第五十五团第二营第六连铃记印章。(照片来源于贺州市博物馆).jpg

图为桂岭镇村民捐赠的中国红军第七军第十九师第五十五团第二营第六连铃记印章。(照片来源于贺州市博物馆)

图为抗日战争时期,信都战工队队员在仁义镇共和村山崖上书写的抗日宣传标语“歼彼倭寇,还我河山”。(照片来源于贺州市委党史研究室).jpg

图为抗日战争时期,信都战工队队员在仁义镇共和村山崖上书写的抗日宣传标语“歼彼倭寇,还我河山”。(照片来源于贺州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