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辛亥革命历史档案资源的分布及利用(图)

发布时间:2012-02-21 10:34:08来源(作者): 

 

1.武昌起义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及起义官兵在湖北军政府门前合影的照片档案

 

2.辛亥革命周年纪念银质奖章

 

3.辛亥革命后改用中华民国五色旗的五色旗图案

 

4.辛亥革命后关于改用中华民国五色旗的函

 

  辛亥革命历史档案是辛亥革命的真实记录,她承载着弥足珍贵的文化信息,见证着中华大地的沧桑巨变。作为一个时代的历史见证,辛亥革命档案对于促进祖国统一、教育昭示后人、传承革命先驱遗志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湖北武昌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革命党人的活动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档案。湖北省档案馆和有关文博部门保存了相当一部分辛亥革命的档案及资料,由于种种原因,除部分市、县档案部门还保存一些零散的辛亥革命档案资料外,社会上也还散存许多,主要是辛亥革命的有关资料。

 

  一、湖北省辛亥革命历史档案馆藏资源情况

 

  湖北省馆藏辛亥革命历史档案资料主要集中在湖北省档案馆、武汉市档案馆、湖北省博物馆和辛亥革命博物馆,共4000余卷(册、件)。

  省档案馆存有1900余件。主要包括辛亥革命首义前后形成的布告、命令、文电、照会等各类档案1900余件,其中有些档案资料属珍本,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另有一批如《辛亥革命武昌首义记》《武昌两日记》《湖北革命知之录》《梅川日记》等记录辛亥革命的重要资料,都是研究辛亥革命的重要档案史料。2010年,省档案馆保存的辛亥革命历史档案经“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评定,已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第三批)。

  市、州、县档案馆存有1000余卷册件。省市州县国家综合档案馆中,有10家档案馆藏有辛亥革命档案史料,共1000余卷册件。其中,武汉市档案馆馆藏辛亥革命档案史料386卷册件(1912年-1948年辛亥革命时期发生在本地的重要历史事件的档案史料),武昌区档案馆馆藏辛亥革命资料403件。

  省博物馆存有部分湖北革命实录馆辛亥革命档案史料。1912年6月16日,为表彰武昌首义革命党人和起义官兵的功勋,湖北军政府决定成立“湖北革命实录馆”,任命谢石钦、苏成章为正、副馆长,收集武昌首义史实。先后收集、征集湖北省内外由单位和个人撰写的辛亥革命史料500余件。1913年8月27日,黎元洪下令撤销该馆,大批档案散失。1956年,谢石钦先生去世,其家人将所藏湖北革命实录馆档案史料移交给国家。现省博物馆收藏大部分,武汉市档案馆收藏一部分,还有少数藏于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省辛亥革命博物馆存有辛亥革命历史文物资料。省辛亥革命博物馆自1981年建馆以来,对其所依托的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征集收藏辛亥革命文物200余件,收藏专业图书资料千余册,历史图片资料数以万计。

 

  二、湖北省档案部门对辛亥革命历史档案的开发利用

 

   (一)编辑出版辛亥革命档案史料

 

  近年来,湖北省档案部门紧紧把握时代契机,按照社会和公众需求,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结合辛亥革命重大纪念活动和史学研究热点问题,联合相关单位开展编研业务,在为国家重大纪念活动服务中发挥了档案部门的独特作用,先后完成辛亥革命档案史料编研出版物10多种、近500万字。

  编制联合目录。2001年8月,为了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提供更多更新的辛亥革命历史档案资料为社会各界利用,由湖北省档案局(馆)发起并联系省政协文史委、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省博物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武汉市档案局(馆)、武汉市革命博物馆、吴兆麟基金会等九个单位联合编制了《湖北地区辛亥革命档案资料联合目录》。该书目录分为未公布和已公布档案资料目录两部分,所反映的档案资料(亦有照片、实物等),均分别收藏于本目录合作的各个单位。几乎辑录了湖北省所有关于辛亥革命及其历史背景的档案史料与论著目录,还附有合作单位提供的一些首次公布的珍贵图片,是当时全省同类著作中最齐全的辛亥革命档案资料目录。我国著名辛亥革命史专家章开沅教授评价说,本书的编撰者做了很扎实的工作,从编撰体例,到内容安排,均有独到之处,还披露了一些以前鲜为人知的新材料,将为史学研究者利用档案提供一部很有参考价值的综合性工具书,并在推进辛亥革命研究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出版背景资料。湖北省档案馆在开展辛亥革命档案史料编研出版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充分挖掘和利用馆藏档案资源优势,十分重视对辛亥革命发生背景的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省馆保存了被列入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汉冶萍公司档案6600余卷,始于1889年,迄于1948年,系统翔实地反映了公司由创建到发展直至衰亡的历史,涉及晚清和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外交等各个方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19世纪90年代起50余年间中国所发生的诸多重大事件和历史变革。公司的创办者湖广总督张之洞被孙中山先生称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他主政湖北期间,练新军、办文教、兴实业,为辛亥革命在湖北爆发奠定了坚实的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和思想基础,因而馆藏汉冶萍公司档案为辛亥革命历史背景及影响的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为此,省馆先后编辑出版了《汉冶萍公司档案史料选编》(上、下卷)和《百年汉冶萍》历史照片大型图册,不仅有效加强了汉冶萍公司档案保护,同时也为辛亥革命研究提供了重要和崭新的史料线索和素材,促进了档案的开发利用,受到了广大史学工作者和社会读者的好评。

  联合编研出版。在辛亥革命100周年到来之际,湖北省档案局(馆)联合广东省档案局(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共同出版《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鄂粤两地辛亥革命档案史料图集》,以两地馆藏档案资料辑录公布的形式,系统收录两地举办辛亥革命档案史料展览的大量档案资料,为广大利用者利用两地辛亥革命档案史料提供了便利。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档案局(馆)发挥其档案资源优势,对辛亥革命档案史料的编辑研究工作日益增强,采取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的形式编研出版了一些成果。主要有:《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上卷、中卷、下卷)《武昌首义史料汇编》《新编武昌起义史》《辛亥革命研究史料目录》(1899-1999)等。今年,武汉市档案局(馆)成立编辑专班,编纂出版馆藏辛亥革命史料汇编,部分档案、史料、照片系首次向社会公布。

  武昌区档案局(馆)在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之际,联合武汉市档案局(馆)召开了辛亥革命档案利用研讨会,并编辑出版《武昌今昔——辛亥首义档案资料研究与利用》一书。同时,还编印了《武昌首义文化区史迹要览》一书,向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图书室和区图书馆赠送1500余册,宣传首义文化,较好地发挥了辛亥革命档案编研出版物资政育人作用,受到大家的欢迎。今年,武昌区档案局(馆)正着手《百年回眸》一书的编研出版,并将在10月前夕推出该书。

 

  (二)举办辛亥革命档案史料展览

 

  今年是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作为首义之地所在的湖北省档案馆突出“辛亥革命百年·武昌首义”的主题,大力宣传辛亥革命历史,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参与香港展览。今年4月,湖北省档案局(馆)采取资源互补方式,首次应邀选送馆藏16件辛亥革命历史档案仿真件赴香港参加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举办的“辛亥革命百周年展”,为鄂港文化交流,扩大湖北知名度作出了贡献,受到各界好评。

  联办文献展。今年4月,湖北省档案局(馆)联合省收藏家协会红色藏品分会及会员共同举办了“辛亥革命档案文献展”。展览分为世纪中山、武昌起义和辛亥群英三部分,共展出辛亥革命历史文献600余册,图片300余张,展出的许多文献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和收藏价值,弥补了辛亥革命档案研究数量的不足,是辛亥革命档案的重要补充形式。所展出的历史文献皆由湖北省收藏家协会红色藏品分会会员彭伟先生提供。此次展览吸引了各界群众。在参观者中,有辛亥革命后裔前来追思先辈革命足迹的,有耄耋老人前来找寻历史记忆的,有专家学者探求辛亥革命史研究的,还有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留言簿上密密麻麻的参观者感言,抒发了他们缅怀先烈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发图强的思想感情。历史学家、武汉大学冯天瑜教授在观展后欣然提笔留言:“能争汉上为先著,此复神州第一功!”与收藏界联合办展,加强了辛亥革命档案资源整合共享,找寻发现了辛亥革命档案利用新线索,了解掌握了民间个人辛亥革命档案资源收藏新情况,为加强开发利用辛亥革命档案资源创造了条件。

  跨省联合展览。9月中旬,湖北省档案局(馆)与广东省档案局(馆)联合主办“岭海风云楚天际会——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档案史料展”。展览共有135幅展板,700余幅图片,于9月8日和20日分别在广州、武汉展出。著名史学专家冯天瑜等亲自对展览大纲进行评审修改,提出宝贵意见,力求更好地发挥两地资源优势,加强辛亥革命档案史料的整合利用,为国家辛亥革命纪念活动和史学研究提供优质服务。

  网上展览陈列。武汉市档案局(馆)在网上的史料陈列、公布和珍档荟萃等栏目中,将馆藏辛亥革命档案史料进行了公布展示。武昌区档案馆挖掘利用辛亥革命历史档案资源,为打造首义品牌、弘扬首义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服务,在纪念辛亥革命90年之际,举办了“今昔武昌城”档案展览,突出反映了辛亥首义历史,并将“今昔武昌城”展览搬上网络,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著名辛亥革命研究专家章开沅先生为展览题写了“敢为天下先”条幅。同时,还制作了《首义之窗——武昌纪念辛亥革命专题专网》网页,在因特网上发布,将档案文献、照片等予以公布,重点介绍了辛亥武昌首义20余位历史人物、20余起历史事件,近20处首义遗址等,收到了很好的社会利用效果。

 

  (三)做好辛亥革命档案史料的查询利用

 

  湖北省档案局(馆)对档案查询利用接待工作高度重视,一直将其作为利用工作服务群众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抓好。近年来,针对档案利用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为辛亥革命重大纪念活动服务的工作思路。

  一是不断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查询场所建设,对阅档厅进行扩建改造,加强硬件和软件配置,为辛亥革命档案史料查阅利用提供一个良好的场所。二是不断完善现代化利用手段,提高辛亥革命历史档案利用效率。省档案馆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辛亥革命档案专题电子目录,免费向社会公布可查询利用的辛亥革命历史档案目录。三是根据利用需求,做好信息公开。省档案馆重新编印了2010年版《湖北省档案馆简介》和《湖北省档案馆查档指南》宣传册,为利用者科学利用辛亥革命历史档案资料提供了重要参考。省档案馆还经常及时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形式更新公开相关服务指南信息,以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和熟悉档案信息服务项目和内容,便捷有效地利用所需的档案资料。四是建立档案利用反馈评价机制,积极征求利用者意见,不断提高档案利用服务质量。省档案馆将档案利用查询满意率纳入了处室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利用者登记表中建立了满意度和利用效果的反馈专栏,认真对待利用者意见。近年来,利用者查询满意率每年都在98%以上,档案查询利用工作得到了各界利用者的一致好评。今年,在接待辛亥革命档案查询利用者中,为辛亥革命博物馆的筹建和“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布展等工作及辛亥革命后裔找寻先辈足迹档案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得到了大家的赞扬。武汉市和武昌区档案局(馆)等也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建立了方便大家查询利用的电子查询利用系统。

 

  (四)加大辛亥革命档案史料征集

 

  辛亥革命历史档案资源是开展利用的前提基础。为了丰富馆藏,近年来,湖北省档案局(馆)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媒体广泛宣传,积极加强征集工作。2010年4月29日,湖北省档案局(馆)在省内多家主要媒体发布征集信息,宣布面向社会,采取捐赠、交换和征购的方式公开征集辛亥革命相关档案史料。凡是留下辛亥革命相关痕迹、能给人们带来相关记忆的文字资料、物品都在征集之列。通过认真查找线索、上门主动征集,终于从辛亥革命后裔手中征集到珍贵的实物档案——辛亥首义周年纪念银质勋章等,填补了馆藏同类档案的空白。历史学家、武汉大学冯天瑜教授还为省馆捐赠了他个人保存的800余幅珍贵的辛亥革命图片,并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2009年以来,武汉市档案馆通过广泛收集海内外线索,与民间收藏者积极接洽,并反复考证,谨慎甄选,征集到了200多件与辛亥革命有关的档案资料进馆,不仅为辛亥革命增加了新的研究素材,还为挖掘武汉城市文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辛亥革命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的体会

 

  我们在档案利用工作中,常常能够感受到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状况同我们的档案利用要求之间的一些突出矛盾。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界对辛亥革命档案史料的利用需求,使之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湖北省档案局(馆)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不断探索实践与总结,有着以下一些体会。

  体会一:辛亥革命历史档案工作应列入部门预算。辛亥革命档案保护与利用工作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资金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项工作的开展。各地档案部门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将辛亥革命档案的保护、收集和开发利用提高到重要位置,增强辛亥革命档案工作在有关社会事业中的参与度。建议国家设立辛亥革命历史档案保护、收集和开发利用专项资金,将辛亥革命档案工作作为专项项目列入部门财政预算,确保档案保护、征集和利用各环节都有资金保证。近年来,武汉市政府认识到发展首义文化、打首义品牌在发展地方经济,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城市文化品位等方面的重大意义,逐步加大对首义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投资力度。现已建成的首义历史文化广场,使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等辛亥首义史迹的周边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武昌区政府依托首义历史文化广场周边丰富的辛亥革命史迹,建设首义历史文化区的规划已经形成;依托众多文物保护单位建设的武昌首义文化街区,已成为武汉城市的一个亮点,充分展现了武汉作为国家级文化名城的内涵。这是辛亥革命档案开发利用的新契机,档案部门应向文物部门学习,有效、主动地参与到国家和本地区的相关社会和文化建设中来,在档案服务中建功立业,以展现档案工作新亮点,助推档案事业跨越式发展。

  体会二:在辛亥革命历史档案收集与利用中,要树立“不必为我所有,但求世所共用”的工作理念。一个单位保存的辛亥革命历史档案资源必定是有限的,要想通过征集的方式,将这方面档案都收归己有是不太可能的。但我们可以充分掌握辛亥革命历史档案资源的线索,知道它是什么、在哪里、怎样才能利用得到,然后在做“能收则收”的努力后,尽力整合这些资源,即虽不能收为己有,但可以合理的开发利用发挥其重要价值就行。同时,既要重视个人手中的辛亥革命档案资源,也要重视各单位的资源;既要重视境内的档案资源,也要重视境外的档案资源,这将给辛亥革命档案工作开拓新的局面,增进各地间和两岸间的文化交流。

  体会三:应注意收集辛亥革命背景及其影响的资料。在辛亥革命历史档案收集利用中,要注重关于辛亥革命历史背景和事件影响的档案的收集与利用工作,这将进一步拓宽辛亥革命档案工作,为开展辛亥革命研究和档案编研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将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大量丰富生动、足具说服力的档案史料。辛亥革命虽然爆发于1911年,但是对于它的研究背景,我们可以把时间向前推50年甚至更早,对于它的影响作用,我们也可把时间向后推几十年,由此,我们在档案收集工作中,就可把1911年前对辛亥革命有思想、社会、经济、政治等潜在影响的档案皆加以收集,把1911年后辛亥革命后果影响的档案也予以收集,这一方面丰富了馆藏结构,使辛亥革命研究档案史料更加完备,另一方面也为档案利用工作打下了厚实的基础,丰富优化了利用层面和内容,利用者在开展其他方面档案利用时,也很有可能利用到这部分档案。

  体会四:要培养专才,加强研究。在辛亥革命历史档案收集利用工作中,要加强领导和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指导,明确收集利用专人,建立相关工作机制,确立辛亥革命档案在档案收集、利用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确保这项工作开展有经费,落实有人才,发展有思路,组织有领导。建议设立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档案专业委员会,加强对国内外辛亥革命历史档案资源的保护、整合、挖掘、交流与开发利用,扩大档案和档案工作在辛亥革命研究中的参与度,更好地为档案编研、辛亥革命研究和爱国主义教育服务,促进辛亥革命档案收集利用工作科学发展。

  体会五:要努力为中心工作服务。在辛亥革命历史档案收集利用中,要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前瞻的学术观察力,时刻掌握辛亥革命最新的国际国内研究动态和成果,一方面以此为收集利用工作开展的线索,另一方面以此为主题,围绕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的统一团结等中心工作主动做好档案宣传与利用,在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史学研究等服务中作出新贡献,彰显档案工作重要作用与价值。同时,这也将进一步加强辛亥革命历史档案收集利用工作自身科学发展,促进取得新的业绩。   (石山:湖北省档案局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