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创新举措让少数民族史料“活”起来传下去
发布时间:2022-05-10 11:42:12来源(作者):防城港市档案馆
近年来,防城港市档案馆作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重要论述,持续注重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突出保护和开发、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用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引导和鼓舞全市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助力边疆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示范市建设。
保护传承,让民族史料“聚”起来。防城港市有壮、汉、瑶、京等4个世居民族,全市居住生活有4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一半,各民族群众聚居在这里,共同演绎着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形成了各具特色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防城港市档案馆历来注重民族史料保护工作,通过接收、下基层征集、购买、代管等方式收集了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有关防城港的档案史料、《万尾京族苏家族谱》《刘女将传》等反映防城港市各民族生产生活、风俗、精神面貌的历史记录,并按照档案保护要求,统一存放于档案库房进行集中保管。目前馆藏有文书档案4464卷又221609件、专业档案1466卷又2072件、会计档案658件、报纸1486册、《防城港日报》合订本2712册、图书资料7143册、实物档案310件、照片档案1252张、中国东盟马拉松赛事实物纪念章33件。
梳理家底,让民族史料“亮”起来。防城港市档案馆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馆藏传统载体档案进行数字化,档案检索和档案查阅利用更加便利。当前已经完成工程档案数字化扫描290个项目15418卷370多万页和审批档案9763卷30多万页。同时,对馆藏史料分类、汇总,进行编研利用,逐项理顺各领域发展脉络。
近年来,防城港市档案馆利用馆藏资源,编研了《防城港市大事记1999—2005年》《防城港市大事记2006—2010年》《防城港市抗战时期口述历史汇编》《防城港市新冠疫情热点新闻汇编》《防城港市档案馆文化展厅画册汇编》《防城港市档案馆“红色广西”专题展画册汇编》《防城港市实物展厅画册汇编》等编研成果约230万字,完成《广西档案60年》防城港篇、《防城港市年鉴·档案(2016—2018年)》《防城港市年鉴·档案(2020)》和各年度《执政纪事》《大事记》等编纂报送工作。同时,还积极收集其他部门的编研成果,如《京族哈节盛事汇集》《京族传统民歌集》、民族英雄刘永福事迹等。
创新运用,让民族文化“火”起来。防城港市档案馆充分依托多民族档案文化史料,单独或联合举办主题不同的民族文化展览,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与民族史料进行一场或数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民族史料“火”起来。在建党一百年华诞之际,防城港市档案馆充分挖掘红色档案资源,与自治区档案馆、防城港市委宣传部、市档案局联合举办“红色广西”革命历史档案史料展(防城港市馆),讲好党的百年故事,成为热门的党史学习打卡地。
防城港市档案馆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保管好利用好防城港市红色档案资源,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作用;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传承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决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生命线。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在促进民族团结中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让少数民族古籍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