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救“喃”字——记防城港市档案局征集本市民族文化档案
发布时间:2012-07-25 08:58:52来源(作者):

防城港市档案局领导与字喃传承人亲切交谈。左起:唐强光、苏维芳、许炳杰

字喃史歌意:种田打鱼好辛苦 ,深海转为浅海捕;耙蚶蛤蜊赶螃蜞,围箔塞网把鱼捕。
字喃,又称喃字,意为“南国的文字”。13世纪末,越南在使用汉字的基础上,以汉字为素材,运用形声、会意、假借等造字方式来表达越南语言的文字。在字喃产生之前,汉字已经在越南使用了一千多年,而且一直是越南官方文字。但由于汉字毕竟是外来文字,它与越南语口语脱节,越南人用它来表情达意颇不方便。于是,很早以来,越南人就力图借助汉字的字形来构造新文字。字喃的造字方法有三种。一种是形声法,它是把两个汉字合成一个字喃,其中一个汉字表音,另一个表义。另一种是假借法,是借用一个汉字来表示与之读音相近的字喃,如借用“固”来表示“姑”的含义。还有一种是会意法,也是用两个汉字组合而成。在越南语言文化历史上,字喃的写法一直没有固定下来,以及上位者的不推广,使得使用的层面不广。一方面是因为政府高官主要都是使用汉语和汉字;其次,文化较低的人亦未必有机会学习。再者,字喃很多都是以形声造字,所以必须先读通汉字才能懂字喃。而知识分子了解汉字后,又不愿使用字喃,造成流传不易。此后法国传教士在越南推广罗马字拼写越南语后,使用字喃的人几近绝迹。目前我国京族三岛民众在重大活动时日,依然传承着“喃”。目前真正知“喃”的人只有一位年过七旬的退休老干部苏维芳。
近日,防城港市档案局局长唐强光局长、许炳杰副局长带领管理科工作人员慕名到东兴市江平镇澫尾村对传承和拯救京族文化的苏维芳老人进行走访,并从他老人家手中征集到了部分的字喃翻译手稿,分别有《京族史歌》、《京族哈节唱词》、《京族传统叙事歌(一)集》、《京族古籍书目提要》和《宋珍歌》等五卷。此行为京族文化“喃”字的拯救和传承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同时对我局馆的馆藏内容增添了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