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台人扶贫工作要“十靠”
发布时间:2018-08-06 14:59:34来源(作者):南丹县档案局 刘华筱
2017年,南丹县是河池市第一个实现脱贫摘帽的贫困县,为整个河池市树立了脱贫攻坚的榜样。作为清水衙门的档案工作部门——南丹县档案局,共有在职人员12人,其中有1人已抽调到县车管中心,另有1人到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上班,还有1人到另外一个乡镇蹲点。除此之外,还选派了1名副职领导和1名业务骨干到县脱贫指挥部工作,而且全局人员的平均年龄为51岁。
该局的扶贫点在里湖乡纪呇村蛮告屯。由于在2000年前后,曾经有一部分农户实行危房改造,搬迁到步行需要两个多小时才能到达的新寨,另一部分农户又留在老寨,有些家庭甚至是一分为二,即老人留在老寨山里面种田种地,年青人带着老婆孩子到新村生活。该局的帮扶群众居住点极端分散,既有住在山顶,又有“宿营”山脚;既有到外地租田种地的,又有在本地艰苦度日的;既无自来水,又无生活用电,更没有公交车,交通极不方便。更严重的是,该局共有47户贫困户的帮扶任务,分别在三个不同的乡镇(新任两位副职领导带来)。该局克服了重重困难,闯过了道道难关,不折不扣地完成县委县政府交给的各项扶贫工作任务。尤其是在2018年,该局人员减少了4个(退休和调走各2个),工作任务不变的情况下,坚持有条不紊的工作,并且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除了有三户因家庭主要人员患重 病后医治无效去世和因家庭人口过多老弱病残户以及因为孤儿目前还在学校读书的贫困户没有脱贫之外,其他的44户全部都实现了脱贫。他们靠的是什么?
一是靠认识到位。该局领导充分认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把扶贫工作摆在首位,列入年度绩效考评工作内容,当作政治任务,倾全局之力,上下一致,齐抓共管,克难攻坚。
二是靠责任到位。每个干部都有自己的联系户,不管工作岗位在哪里,联系的贫困户不变,该帮扶干部自己完成的,想方设法去完成,做到责任明确,一抓到底。
三是靠用人所长。该局在去年专门派出三位有基层工作经验、有驾照而且有私车的同志,作为帮扶工作队员,长期蹲点在村部,没有公车就驾私车,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随时听从上级安排,及时掌握帮扶的工作动态,作为联系县、乡、村、农户和单位的纽带,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送,做到面上工作不在人后,面下工作绝不落空。
四是靠团结协作。该局派出驻村的几位同志,能够大事共商,小事互帮。有口才的带头搞宣传,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能写算会的负责总结汇报,填写表格材料;遇到难题时,集中讨论,同心协力,互助合作。
五是靠刻苦钻研。作为帮扶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县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给予的各种扶贫政策,学深学透,弄懂弄通,尽量做到在执行中少出错,免返工。
六是靠公平公正。分管领导(领队干部)既要及时地把各种扶贫政策宣传到帮扶的乡镇、村屯、农户和帮扶干部。又要在执行中做到尊重事实,客观公正,不错不漏,不偏不离,该评议的评议,该公示的公示。
七是靠真心互动。有些贫困户因为长期生活在山区,既没有文化,又不见过世面,思想守旧,脑子僵化,养成等靠要思想,缺乏自身发展的动力。帮扶干部要做认真细致的思想工作,讲明政府的政策,是扶勤不助懒,动员其自食其力,想方法设摆脱困境,才是生活的唯一出路。
八是靠灵活机动。帮扶干部要认真结合农户的实际情况,因户制宜地制定脱贫计划,对于没有文化,拖儿带女适合种养的,指导其在家乡搞种养;对于身强力壮,能做体力活的,动员其就近找企业或根据需要打零工补贴家用;对于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年青人,尽量联系人事劳动部门,动员其参加技能培训,或联系相关企业实施劳务输出;对于厌学者,要谆谆善诱,讲明知识和技术是未来发展的动力,让其安心就读,尤其要杜绝辍学现象; 对于在校生要督促相关部门认真实施“雨露计划”,该扶助的扶助;对于环境条件恶劣或者是面积不达到规定标准要求的,不适合继续留在原地生活居住的,要尽可能动员其搬迁到政府指定的搬迁地点,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彻底解决其后顾之忧。
九是靠特殊政策。对于老幼病残和因学致贫的农户,要采取低保政策,有残疾的要协助办理残疾证,帮助其申请残疾补助;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尤其是瘫痪在床的老人,要及时进户采集相关信息,帮助其办理养老金和高龄补贴(年满80岁的老人)。
十是靠爱心救助。作为帮扶干部,要与农户搞好关系,要将心比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精神上的支持鼓励或者是物质上的扶持帮助。对于特别困难的,要善于换位思考,要有菩萨心肠,帮助其申请民政救济或倡议社会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