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首次开展各市、县档案馆建设年度考核工作

发布时间:2013-01-10 16:01:05来源(作者): 

  创新考核促发展  八桂兰台普新章

  ——广西首次开展各市、县档案馆建设年度考核工作

   

  

  图为20121211,自治区档案局局长黎富文(中)担任组长,带队考核河池市档案馆年度建设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全面提高档案馆的安全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档案馆的“五位一体”功能作用,广西首次通过开展市、县级档案馆建设年度考核工作,促进档案馆建设各项工作科学发展、跨越发展。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局制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年度考核暂行办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县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年度考核标准》。2012年,选择了6个市、县(市、区)档案馆做为试点试评,还召开研讨会征求各市档案局意见和建议,出台了考核标准条款具体说明,对每个考核点的条款内容、考核方式、计分方法都进行详细说明,使考核标准易于操作,进一步提高了考核工作的统一性和准确性。

  在各市完成对所属县级档案馆考核和市本级档案馆自检自评的基础上,自治区档案局于近期组织了由局领导担任组长、有关业务处室专业人员为成员的三个考核组,对全区14个市综合档案馆进行实地考核,同时抽查都安县等21个县(市、区)档案馆建设情况。各考核组按照《考核标准》要求,采取听取汇报、实地检查、反馈意见等方式,对档案馆工作的条件保障、基础业务、信息化建设、开发利用和服务创新等五个方面进行全面细致考核,促进全区档案馆工作,呈现出各级领导对档案工作高度重视、档案事业经费投入加大、档案防护设施设备配置力度加强、档案业务建设水平提升和档案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良好局面,全区档案事业发展迈入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一、领导重视,档案馆各项业务发展保障条件进一步改善。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档案工作,把档案事业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档案事业发展列入了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每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档案事业发展目标和经费保障措施,档案事业发展保障条件明显改善。各级分管领导经常关心和支持档案工作,切实为档案工作解决了困难和问题。全区市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舍建设取得新的突破,目前14个市已有钦州市、百色市、贵港市等8个市档案馆重建新馆,总建筑面积为99292平方米,总投入约6.83亿元。目前有钦州市档案馆已投入使用;百色市、桂林市档案馆已封顶,正进入室内装修阶段;贵港市、来宾市、防城港市档案馆正在开工建设;南宁市、崇左市档案馆已完成施工图审批。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区县级档案馆建设正掀起新的高潮,中央投资的武宣县、蒙山县、柳城县等14个县级档案馆全部开工建设或已投入使用,还有容县、钦州市钦北区等60多个县级档案馆已经做好开工前期准备工作。各级政府加大对档案馆各项事业经费的投入并逐年递增。2012年,全区各市、县(市、区)共投入档案事业专项经费约2530万元。如南宁市财政部门预算安排档案事业专项经费146.95万元,比2011年增长24%,钦州市达71.8万元,增长56.1%;贺州市达43.3万元,增长了14.2%;灵山县达25.2万元,增长12.5%。各市、县档案馆新增一批档案防护设备设施,北海市、玉林市等购置了一批真空充氮杀虫消毒机,柳州市、钦州市等部分档案馆安装了安全监控设备、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设备等,档案安全保管条件逐步向科学化、自动化、现代化转变。全区125个市、县(市、区)档案馆全部被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档案馆干部队伍进一步稳定和壮大,如钦州市档案馆增加了4个人员编制。

  二、科学规范,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稳步提升。各市、县档案馆围绕“三个体系”建设,加大档案资源整合和接收力度编制档案接收进馆计划,及时调整档案接收范围。2012年各市(市、区)档案馆接收到期档案近10万卷、57829件,其中新增专门档案婚姻档案、执法案件档案、林改档案、审计档案以及重大活动档案等共185万多卷。严格执行档案接收整理、编目、保管、利用、鉴定、保密、开放等各项业务工作制度,确保档案馆工作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建立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积极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制定了事故灾害应急预案和安全工作责任制,国家重点档案得到及时抢救和有效保护。全部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馆藏档案目录检索体系,馆藏档案、资料全部实现了手检式和机检式目录并存和使用,105个市、县档案馆编制了《档案馆指南》,为档案资料的利用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形式。

  三、多措并举,档案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各市政府均将档案信息化建设列入本市信息化工作总体规划,并把档案馆列为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市档案馆均编制了《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并根据方案扎实推进工作。目前,全区各市、县档案馆均建立了馆藏档案及资料目录数据库、照片档案数据库、声像档案全文数据库及部分纸质档案全文数据库。截止2012年底,全区案卷级目录245多万条和文件级目录录入数据达3176多万条。近120个市、县开通了档案局域网或档案信息门户网站(页),实现了馆藏开放档案的全宗级目录、案卷级目录和已公开的政府信息全文计算机查询,为建立数字档案馆奠定基础。

  四、主动创新,档案馆开发利用服务社会功能不断拓展。各市、县档案馆进一步加强各种功能建设,不断丰富和拓展档案馆社会宣传教育功能,提升服务能力,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全区各级档案馆全部建立了现行文件查阅中心,并在档案信息网开设政府信息公开查阅专栏,面向公众免费开展现行文件提供利用工作。依法依规做好到期档案开放工作。依托馆藏档案信息资源,充分发挥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优势,设定了馆藏珍贵档案固定陈列展或巡回展览,有部分档案馆利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25周年之际,大力开展档案宣传、档案法律法规知识讲座等,仅2012年各市、县举办专题展览超过90次以上。围绕社会各界需求,各市、县档案馆编辑出版的各类图书、资料汇编等135种,例如梧州编写的《档案中的故事》、《柳州市档案馆馆藏系列——可以触摸的印记》、来宾市编写《来宾十年 今日档案》、百色市编写了《百色地区大事记(1987-2002年)》以及扶绥县、灵山县编写的《名人名录》等编研成果,均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