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积极推动国家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反馈意见整改措施的落实

发布时间:2017-06-05 10:07:14来源(作者):南宁市档案局 粟盛民


    2016年7月20日至26日,国家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组对广西2011年以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并向自治区反馈了《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反馈意见书》。南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家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今年以来,针对反馈意见提出的三大问题,逐项研究解决,积极推动整改措施的落实,并取得实效。
    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南宁市落实国家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反馈意见整改方案》的通知,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单位高度重视国家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工作,突出问题导向,正视存在问题,强化整改落实,以实际成效推动全市档案事业再上新台阶。

下大力气,推动各级档案馆馆库建设

    南宁市在原有档案馆馆库的基础上,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建设档案新馆的主体责任,把新馆建设纳入绩效考评范围,千方百计推动新馆建设,着力解决新馆选址、用地、可研、设计、施工等环节的困难和问题,落实新馆建设专项资金,推动新馆建设步入快车道。目前,市级新馆已竣工验收;11个县区新馆中,已建成投入使用5个,5个主体已封顶、进入装饰安装阶段,1个已完成项目前期工作。马山县新馆今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武鸣区新馆今年7月建成并投入使用;邕宁区新馆今年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西乡塘区、良庆区新馆今年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青秀区加快新馆建设步伐,今年开工建设,2018年建成,2019年投入使用。
    南宁市、县区新馆建设走在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受到了国家档案局的表扬。

着力加强档案系统人才队伍建设

    市委、市人民政府强调,并督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高素质档案人才队伍,把好进人关,配齐配强领导班子,合理配备档案人员,改善队伍结构,通过公开招考、遴选、选调等方式,积极为档案部门引进急需的档案、历史、信息化、编研、宣传、法律等专业人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档案整理、编目、修裱、数字化及档案编研等技术性、事务性、辅助性工作纳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解决档案部门人员不足的问题;加强档案干部素质提升培训,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经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同意,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从全市十分紧张的编制中,为市档案部门协调增加了10名事业编制,并批复同意市档案局今年通过招考公务员方式,招考7名,目前已进入考生面试阶段。
    同时,市财政继续安排专项资金,保障档案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方式,解决人员偏少的问题,保证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
    加强政治学习,提高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建立学习制度,明确学习内容,要求干部职工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分享会,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彭清华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自治区、南宁市档案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高干部职工“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
    强化业务培训,提高人才队伍的能力水平。采取多种形式对干部职工进行全员动员、全面培训,不断提高档案人才队伍的业务水平、能力素质和服务本领。据统计,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共召开业务学习会次,选派业务骨干参加自治区、南宁市业务培训人次,举办系统业务培训期,邀请自治区档案局有关业务骨干讲课,全市各级档案部门人员参加培训人次。
    强化作风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的廉政勤政意识。建立健全考勤制度和廉洁自律制度,对干部职工严格要求、严格管理,逢会必讲,教育干部职工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勤政廉政的工作态度,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廉洁勤政,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进一步强化干部职工的廉政勤政意识。
    目前,全市档案系统没有发现干部职工存在违纪违法行为,是一支领导信任、组织满意、群众拥护的队伍。

完善档案工作投入机制    畅通档案工作投入渠道

    各级党委和政府不断完善档案事业投入机制,科学合理核定档案工作经费,将档案馆(室)在档案资料征集、抢救保护、安全保密、数字化、现代化管理、提供利用、编纂、陈列展览及设备购置和维护等方面的经费列入同级年度财政预算;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在每年安排资金时,保障用于精准扶贫、土地确权等档案工作所需经费,在安排涉农资金时,要保障用于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所需经费,促进档案工作与农业农村工作协调发展。
    通过狠抓国家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南宁市各项档案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为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