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巨变 硕果累累──梧州市档案馆成立50周年回眸

发布时间:2012-02-21 10:33:51来源(作者): 

 

梧州市档案局(馆)大楼

   2009年12月20日,是梧州市档案馆成立50周年的大喜日子。回顾半个世纪以来市档案馆发展的历程,总结档案部门在传承历史、服务社会方面取得的成效和经验,我们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50年前,市档案馆在极端困难和艰苦的条件下起步。建馆初期,条件极其艰苦,人员和库房不足,档案保管保护条件极其简陋。所保管的档案基本上是市委、市人委机关的档案,数量很少。经过50年的曲折发展,市档案馆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今天的市档案馆已成为我市记述历史、保存历史、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平台枢纽。5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自治区档案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市档案馆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从设施简陋、面积狭小、装具落后的馆舍,发展成为功能比较齐全、设施比较先进,四位一体的档案馆。市档案馆已从建馆之初仅有几间库房、几套木柜等简单设施发展到目前馆舍办公楼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一期工程建筑面积4003.51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2000多平方米。近几年来,市财政加大对档案事业投入的力度,市档案馆先后购置了档案密集架、图书资料架、裱糊机、灭菌杀虫机等一批先进档案保管保护设施设备和办公设备,档案的保管条件和办公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馆容馆貌焕然一新。二是从门类单一、数量偏小的馆藏结构,发展成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综合档案馆。近年来,市档案馆加强档案资源建设,通过广泛征集名人档案、重大活动档案和民生档案以及地方特色档案进馆,不断丰富馆藏。馆藏档案已从建馆之初4000余卷,增加到目前的10多万卷,特别是近几年每年进馆的档案均以万卷的速度递增,馆藏资料达14739册,照片11000多张,还有音像档案、实物档案一批,馆藏档案突破了单一的党政机关档案的模式,形成了门类齐全、载体多样、内容丰富、地方特色明显的馆藏档案资源体系。三是从以手工操作、以经验管理为主导的模式,发展成为以电脑检索、部分实现数字化管理的体系。近几年,我局馆通过对馆藏档案进行目录数据采集,已完成馆藏档案文件目录输入60多万条,已实现了档案案卷级和文件级目录计算机检索,同时对馆藏重要档案和部分民生档案进行数字化,对利用频繁的知青档案、婚姻档案进行了数字化,目前,已完成了20.5万页档案的数字化工作。档案工作正在逐步向信息化迈进,大大提高了查阅速度。四是从面向机关被动服务,发展成为面向社会大众主动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的新机制。服务范围不断拓展,服务内容不断深化,服务方式不断创新,服务手段不断丰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近年来,市档案馆大力开发民生档案,每年都吸引了数千人前来档案馆查阅档案,档案馆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宽敞明亮的培训教室

崭新的档案库房密集架

今天的市档案馆,已成为利用档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市档案馆设置了陈列展览室,积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我市的重大活动,利用馆藏档案,举办各种展览,在各级宣传媒体上公布档案原件,解读历史事件,还原历史真相,对广大市民群众、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市情教育。特别是今年,市档案局(馆)围绕新中国60华诞和市档案馆成立50周年,开展了一系列既有鲜明档案文化特色、又能体现时代感、富于创新性的载体宣传活动。国庆前夕,市档案局主办了庆祝新中国60华诞暨梧州市档案馆成立50周年馆藏名人书画作品展,突出档案馆的文化内涵,把馆藏档案文献精华通过陈列展览这个平台载体,展示给广大观众,吸引更多的市民群众到市档案馆接受文化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激发人们对梧州这座古老的山水名城的热爱,激发人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较好地发挥了档案馆作为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今天的市档案馆,已成为政府公开信息查询服务中心。2003年2月,市委、市政府批准同意在市档案馆开展现行文件利用服务。市档案馆开始收集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单位制定、编印的非密级现行政策性、法规性、公益性、服务性文件、资料,2004年7月12日,梧州市现行文件利用中心正式挂牌,开始向社会开放,对外提供政府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服务。2008年5月,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政府公开信息条例》的规定,市档案馆现行文件利用中心改名为梧州市政府公开信息查询服务中心。目前市档案馆已收集上万条政府公开信息,竭诚为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政府公开信息查询服务。

   今天的市档案馆已成为档案信息服务中心。50年来,市档案馆接待了千千万万的档案利用者,档案为各机关工作查考、编史修志和为市民群众落实政策、明确责任、维护权益、解决学历、工龄、工种,办理养老保险、化解矛盾纠纷提供了大量的依据和凭证,较好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维护了社会稳定。档案使历史更真实、更精彩。梧州档案宣传工作有声有色,近几年每年在各种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消息、图片都在150篇(条)以上。2005年12月,梧州档案信息网站正式建成开通,并与广西档案信息网链接,成为我市档案工作宣传和服务社会大众的又一个窗口与平台。近年来,我们认真抓好网站建设,对现行文件、档案检索、档案查询、工作动态等热点栏目及时更新数据和内容,拓展网站服务功能,畅通档案信息网站平台运行渠道,进一步提高网站点击率,每年网站访问量都超两万人次。编研工作硕果累累,《印证兰台》、《我们这样走过》、《锤炼》、《梧州档案局馆大事记(1959-2009年)》、《梧州市政府志》、《梧州市档案志》等一批著作陆续出版。

   五十年不懈奋斗,五十年成果辉煌。1992年,经自治区考评,市档案馆从自治区三级档案馆晋升为二级档案馆。1994年12月,市档案馆被自治区档案局、自治区人事厅授予“全区档案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998年2月,市档案馆被自治区档案局评为1997年度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一等奖。1999年11月,市档案馆被自治区档案局、自治区人事厅评为全区档案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市档案局管理科被评为全区档案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市档案馆在全区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中,以总分93.7分的成绩被评为全区评估工作先进单位,名列第四名。2008年,市档案馆荣获全区档案目录数据采集报送工作一等奖和广西档案信息网站考评一等奖,成为全区14个地级市唯一获得两项一等奖的市档案馆。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任重道远;展未来,前程似锦。面对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我们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档案资源建设,不断提升档案馆综合服务水平,不断完善档案馆功能,努力把市档案馆建设成为馆藏丰富、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安全保障、面向大众的公共档案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创造辉煌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共创我市档案事业美好的明天。(何敏汉    德 文/黄展淼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