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阅中心及展馆开放时间
(法定工作日)
上午:08:00 -12:00
下午:15:00 -18:00
查档及观展预约咨询: 0771-5852963
发布时间:2012-02-21 10:31:58来源(作者):
五年风雨路 璀璨在兰台
——“十一五”广西档案事业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广西档案事业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区档案工作者切实履行“为国管档”的神圣职责,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加快推进档案事业科学发展。档案服务领域有新拓展,工作手段有新改进,业务建设有新成果,档案队伍素质有新提高,档案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档案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期间,各级档案部门把优化环境作为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着力点,积极争取领导和各方面的支持。各级领导分别以不同方式关心支持档案工作。区两办、组织部、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档案事业发展铺路。各地也加大了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力度,仅2007年、2008年,各级领导到档案部门调研或现场办公达560多人次,为档案事业的发展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对档案事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日常工作经费状况有了较大改善,档案事业经费逐年递增,确保了档案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5年间,全区共投入1.36亿元用于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档案的抢救和保护。
档案馆业务建设成绩显著 “十一五”期间,全区各级档案部门把档案馆工作放在档案事业发展的优先位置。2008年以来,全区共评审通过国家一级档案馆1个,国家二级档案馆8个,国家三级档案馆1个。新馆建设出现你追我赶的良好发展势头,与此同时,一批档案馆对库房设施进行了更新改造,添置了先进设备,档案安全保管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十一五”期间,全区县级以上国家综合档案馆接收进馆档案160万卷,比“十五”期间增加123.1万卷,增长433%。“广西档案信息网”开通5年来,以丰富的档案信息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访问人数达57万人次。自治区档案馆先后建成了4条档案数字化生产线,新增档案数据3000万条。5年来,全区共开展档案安全专项检查1566次,受检单位1.9万个,各级档案馆做到了安全无事故。
档案服务功能越发明显 全区共有1993个行政村实现了各种形式的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村档乡(镇)管”的档案管理模式,经实践证明非常符合偏远农村档案管理的实际。重大建设项目和企业档案工作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间全区共完成重大项目档案专项验收324个,重点帮扶932家高新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工业企业和新组建的企业集团及其子公司建立档案。民生档案工作全面开展。全区县级以上国家综合档案馆为人民群众提供婚姻、工资、工龄、招工、招干、土地、房产、知青、低保、社保、医保、退伍安置等各类民生档案利用36.1万人次,调阅档案资料77万卷(件),解决了一批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全区87%的市县(区)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举办各种展览236次,接待参观3.6万人次。
档案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2007年5月,自治区十届人大常委会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随后,《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子档案管理办法》等20多个规范性文件相继出台,构成了具有自治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档案法规体系。自治区档案局多次联合自治区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开展《档案法》和《条例》执行情况的执法检查。各市、县(市、区)档案部门也采取各种形式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开展了档案行政执法检查。5年来,全区共开展执法检查1600次,受检单位达2.07万个。
档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十一五”以来,全区各级档案部门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341期,受训人数达4.5万人次。通过大规模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全区档案干部素质有了明显提升。自治区先后给53个档案工作先进单位记集体二等功,60名先进个人记个人二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