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上的千年史诗:骆越先民留给世界的艺术瑰宝

发布时间:2025-07-31 09:06:53来源(作者): 自治区档案馆 李坚

在中越边境的广西宁明、龙州、崇左江州区、扶绥等县(区)明江、左江沿岸的石山崖壁上,以及凭祥市部分山崖上,分布着许多壮族先民绘制的岩画,这就是著名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早在光绪《宁明州志》中就有记载:“花山距城五十崖峭壁中,有生成赤色人形,皆裸体,或大、或小、或执干戈、或骑马。未乱之先,色明亮,乱过之后,色稍暗淡,又按沿江一路,两岸石壁如此类者,多有。”

下载.jpg

清光绪《宁明州志》中关于花山岩画的记载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由位于崇左市宁明县、龙州县、江州区、扶绥县境内具有代表性的38个岩画点构成,涵盖的河段长105公里,范围面积达6621.6公顷,包括由岩画、山崖、河流、台地共同组成的带状景观区域,拥有极高的社会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具有极高的文化和旅游价值。

在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中,画幅规模最大、画像最多最集中、内涵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是宁明花山岩画。宁明花山坐落于广西宁明县耀达乡花山村,是一座峰峦延绵的断岩山,静静伫立在明江江畔。花山南北长约350米,距地面高270米,山体壁面较为平整,临江峭壁上绘有岩画,画面距江面最高处约90米,最低处约30米。据有关档案资料记载,花山岩画是战国东汉时期骆越人巫术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岩画图案包括人、神兽、铜鼓、刀剑等,规模宏大,场面壮观,是现代人了解古代骆越文明的一座桥梁。

bd690777272e4e452f563f6dab38269.jpg

明江畔的花山岩画(摄影:李坚)

4b9b8fc5fa432d6648ac02a2f6e3a49.jpg

绘制于崖壁上的花山岩画(摄影:李坚)

从上世纪50年代起,我国各级政府就对花山岩画的保护工作非常重视,多次开展勘探研究。1963年,花山岩画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宁明县划定宁明花山岩画的保护范围;同年自治区文化厅拨款修建花山岩画保护管理站及岩画陈列室,宁明县文物管理部门配备了专门的管理人员;1990—1991年,国家文物局拨专款用于宁明花山岩画一期保护工程,修建了岩画治沙地台、护坡堤、岩画观察廊、栏杆、码头及管理站通往岩画区的道路等基础设施;1996年,国家文物局再次拨款用于二期保护工程,修建了沿河岩壁保护栏杆,景区入口处贝丘遗址隔离保护栏等,并对原来的保护设施进行加固;200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重新划定花山岩画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进一步加强对花山岩画的保护;2014年7月,自治区人民政府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推进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修改和相关工作;同年12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实施方案(2014-2015)》,要求按照申遗工作规程,开展申遗文本修改完善、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遗产展示、监测系统建设、科学研究、宣传教育、遗产本体保护等多项工作,其中广西档案部门为申遗工作提供了珍贵的档案史料;2015年5月,花山岩画历时5年完成了岩画本体抢救性修复保护工程,出现风化、开裂等问题的岩画均得到有效加固和修复;2016年7月,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9处世界遗产,是中国第1个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广西第1个世界文化遗产。2024年12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发布《关于确定19家旅游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公告》,崇左市花山岩画景区名列其中。

wechat_2025-07-31_183423_282.jpg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发布《关于确定19家旅游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公告》

花山岩画的魅力还在于其本身藏有很多谜团尚待解开,如岩画是什么时候所绘?如何画到岩崖上?岩画的颜料怎么制作,为何历经数千年还能在崖壁上保存?经数十年研究,花山岩画之谜,有部分问题的答案已浮出水面。据有关媒体报道,研究人员通过器物比对,发现岩画所绘的刀剑、铜鼓等多是战国到东汉时期壮族先民使用的器物。北京大学实验室对和岩画颜料粘贴在一起的钟乳石样本进行碳-14鉴定,结果显示岩画大约有2600年历史,与之前器物比对的年代判定相吻合。研究人员还通过光谱分析,发现岩画原料主要成分是赤铁矿,认为骆越先民将赤铁矿打磨成粉后,用一种粘结材料与之搅拌,然后直接绘制在崖壁上。然而先民所使用粘结胶的具体成分尚待深入研究后才能确定。

如今,这些神奇而又古老的岩画,在被精心保护的同时也得到合理开发,越来越多的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这些岩壁上的艺术瑰宝,千年岩画正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魅力。

f072b1708f6f5aba5fed3747064d47a.jpg

游客乘船游览花山岩画(摄影:李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