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泥土到瑰宝的蝶变——文献中的钦州坭兴陶

发布时间:2025-07-14 08:44:16来源(作者): 自治区档案馆 李坚

钦州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先秦时期,属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归属秦设象郡所辖。汉、三国至晋,钦州属交州合浦郡,南朝末元嘉设末寿郡,这是钦州的最早建制。隋高祖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名钦州,取“钦顺之义”,此为钦州的最早得名,后数度易名。1994年6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钦州地区,设立地级钦州市。

下载 (2).jpg

《嘉靖钦州志》中关于钦州的记载

钦州市地处祖国西南沿海,背靠大西南,面临北部湾,是平陆运河入海口,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钦州坭兴陶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1978年,广西区文物工作队在位于钦州市钦南区那丽镇北面独料村旁的禾搪岭上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考古发掘,发现了灰坑、灰沟、柱洞等遗迹和果核、石器以及陶片等大量遗物,经鉴定,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距今已有4千至5千年的历史。这是迄今发现制作时间最早的钦州陶器。1988年,钦州市博物馆专家在位于钦州市钦南区东场镇西北部潭池岭上发现大量的白釉,也有弦纹黑陶的碗、盆、钵、缸、杯、壶的陶器碎片和多处陶窑遗址,经专家鉴定,这些陶器碎片和多处陶窑遗址均属隋唐至宋文化遗存。到了唐朝时期,钦州政治经济空前繁荣,人民修养生息,安居乐业,文化技术水平迅速提高,钦州陶器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钦州陶器在百业兴隆的情况下,凭借着钦州独具特色的优质陶土,钦州出产了紫泥陶(即坭兴陶)等多种陶器。

在民国《钦县县志》中记载:“我钦陶器,谅发明于唐以前,至唐而益精致。民国九年(公元1921年)城东七十里平心村农于山麓发现逍遥大塚,内藏宁道务陶碑一方,为高四尺余之巨制,旁附藏陶壶一个,此碑刻有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3年)字样,迄今民国三十四年,已历一千二百一十四年,可知我钦陶器历史,由来已久。”

下载 (3).jpg

民国《钦县县志》中关于钦州坭兴陶的记载

民国《钦县县志》中还有记载:“清光绪间,钦之有宜兴,已驰名于各省,再付去上海、巴拿马各展览会比赛,均获优等奖章。”

wechat_2025-07-11_192341_510.png

民国《钦县县志》中关于钦州坭兴陶获奖的记载

根据《广西通志·经济卷》记载:钦州坭兴陶采用当地特有的优质红土制成,色泽光润柔和,古香古色,质地细腻,坚硬结实,敲击声清脆。同时,钦州坭兴陶古朴幽雅、耐酸耐碱、无毒性、美观实用,成品具有很好的吸水性和透气性能,生产品种繁多,有花瓶、茶具(咖啡具)、花盆、文具、食具、熏鼎和仿古及光化异形品等8大类,还有旅行杯、磁化杯、壶、电汤锅等新开发产品。坭兴陶最大特点是不施釉,而采用雕刻进行装饰通过打磨使产品发光及显色,其在烧制过程中产生窑变,经过打磨和抛光后呈现有金黄、栗色、紫红、古铜、天斑、虎纹、铁青、墨绿等天然色彩,晶莹似玉,音质铿锵,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830535897f6152a121d764b2b041898.jpg

钦州坭兴陶(摄影:李坚)

wechat_2025-07-11_192828_330.png

spacer.gif《广西日报》报道钦州泥兴在香港展销(1981年12月20日)

在《广西名优品牌志》中记载:坭兴陶还多次在国际和国家级博览会上参展,先后获大奖40多项。有近百件坭兴陶珍品被中国科技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以及新加坡、日本、韩国、意大利、法国等国的国家级博物馆收藏。钦州坭兴陶不仅热销广西,还远销北京、上海、黑龙江、内蒙古等28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地区;出口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瑞典、芬兰、丹麦、挪威、奥地利、约旦、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新西兰、苏丹、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