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档案馆厉行节约着力推动节水工作取得实效

发布时间:2024-07-24 18:39:28来源(作者): 自治区档案馆 廖安妮

  近年来,自治区档案馆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能、节水工作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严格落实绿色低碳和“过紧日子”要求,实施“节水优先”行动,通过精细管理建立节约用水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节水工作取得实效。自治区档案馆荣获2022年度国家级“节约型机关”,成功通过自治区本级节水型单位复核。

  一、坚持高位推进,着力构建常态长效的节水制度体系


  自治区档案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坚持建设节水型机关,从严从细抓好取用水管理、水资源保护等重点工作,有效引导节水减排,推动馆水资源管理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出台《自治区档案馆节能降耗厉行节约行动方案》《关于做好厉行节约习惯过紧日子工作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将节水工作融入到取、供、用、耗、排全过程和各环节,确保各项措施有的放矢、务求实效。将节水系统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高效推进,馆主要负责人带头开展现场调研,组织专班工作组排查,摸清全馆水能耗底数,根据档案馆建筑排水特点,因地制宜、科学设计雨水引流线路,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设计方案。该系统自2023年9月建成以来,馆2023年第四季度水能耗与2022年同期相比下降143立方米,2024年1—7月比2023年同期相比下降2979立方米,下降率47.32%,节水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二、完善节水设施,着力构建更加高效的节水基础体系


  自治区档案馆是一级消防重点单位,建有水喷淋、高压细水雾等消防系统,大型消防蓄水池储水空间大,便于雨水积累、存贮、调度、储备。馆库区域对排水、防水防洪防涝等有特殊要求,在馆内建设节水系统具备良好条件。档案馆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着力构建更加高效的节水基础体系,建设“会呼吸”的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实施高效绿化喷淋,补给消防用水、部分生活用水,实现节水降耗的目标。一是推进消防蓄水空间建设改造,打造日常用水的“第二水源地”。安装雨水收集管路,经沉淀池、过滤池过滤后流入地下消防水池。地下消防蓄水池的蓄水量在雨季通过回收雨水,雨水年利用量约3800立方,2023年9月仅一次暴雨就能收集雨水420立方米。收集到的雨水用于绿化灌溉、卫生间冲洗及鱼池补水,年节约水费约1.08万元。二是通过恒温恒湿系统排水再利用,开辟水源补给的“双水渠道”。自治区档案馆有近7000平方米的档案库房,22台(组)恒温恒湿精密空调系统24小时运行,产生绵绵不断的“空调水”。馆内24台工业除湿设备产生大量的“除湿水”。这些“空调水”和“除湿水”都通过雨水收集管道回收到地下消防蓄水池实现再利用。三是节水消防灭火设施再升级,赋能节水降耗步入“高质量新赛道”。自治区档案馆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在库房和技术业务用房建设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且在数据中心机房等技术业务用房采用防漏滴单向止回装置。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选择低峰期清理贮水箱,利用自然水压从专用管路补给内部洗车场用水,低水压陈水则用水泵加压排出先冲洗雨水收集管路,最后过滤注入鱼池补给鱼池用水,实现水箱陈水回收再利用。四是建设能源在线监测管理平台,实现节水资源“全流程管控”。建设能源在线监测管理平台,实现实时数据监测,提供科学、准确的能耗数据分析,用智能化手段加强水能源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节水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加强宣传引导,着力构建全民参与的节水动员体系


  自治区档案馆持续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在大厅电子屏制作投播节水公益广告,活用新媒体宣传渠道,扩大节水宣传范围,在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转载、原创关于节水宣传的标语,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家的节水意识,在馆内形成浓厚的节水氛围。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活动为契机,积极组织开展节水“进校园”“进小区”等活动,向群众发放节水倡议书、宣传册,宣传讲解《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突出知晓水情状况、了解节水政策、掌握节水知识、宣传节水观念、劝阻浪费行为。不断提高大众爱水、惜水、节水意识,营造全民参与节水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自治区档案馆将继续深化节约型机关创建成效,将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作为节约型机关建设的重要举措,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继续加强管理、加大改造力度、加强学习培训和宣传,持续完善节水长效机制,提升节能管理工作水平,进一步推进节水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