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3-12-29 10:23:16来源(作者): 自治区档案馆 陈璇

  马山县白山镇民族村是自治区档案馆定点帮扶村之一。2023年11月,民族村被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司法部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民族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对基层治理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一、以党建为引领,夯实乡村治理根基

  民族村党总支部是自治区五星级基层党组织,下设6个党支部,有55名党员。村“两委”配备齐全,村党组织书记带头发挥作用,严格落实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组织生活制度和“第一议题”制度,常态化组织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通过“党建+网格化”的工作模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提升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同时发挥网格员作用,调动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提高群众的主人翁意识。

图片1.jpg

民族村驻村第一书记上党课

图片2.jpg

民族村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二、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形成乡村治理文明新风尚

  一是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内生动力,投身文明实践,促进邻里团结、村庄和谐,真正让乡村治理动起来、活起来。二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未成年人活动室、科普室、家长学校等功能室,定期组织村民开展法律讲堂、普法宣传、科学知识普及、移风易俗宣讲、“家教、家训、家风”教育、文明市民教育、“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等活动,增强村民法治意识,保障乡村治理有序开展。


图片3.jpg

民族村志愿者参与乡村清洁行动,助力马山创建文明城市。

图片4.jpg


民族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023年热情六月 “粽”享欢乐文明实践活动。

  三、以发展特色产业为基石,奠定乡村治理经济基础

  民族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约有350亩沃柑、800亩玉米、100亩蔬菜种植、900亩黄花梨混交林、400头黑山羊、400头山黄牛、500头猪等。沃柑种植基地带动脱贫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山黄牛合作社为群众提供养殖技术培训支持。加工产业龙河艳花皮具加工厂,年产值约20万元,带动脱贫群众就业增收。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7万余元,较去年增长了33%。

图片5.jpg

元通山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的山黄牛

图片6.jpg

金诚农业种植合作社沃柑种植基地硕果累累

  四、以加强基层治理为手段,助推乡村治理迈上新台阶

  一是实行党务、村务、财务定期公开,在阳光下开展村级项目申报、低保评议、监测户纳入解除等关系群众切实利益、群众密切关注的工作,打消群众质疑。二是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乡村治理方式引导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制定了积分超市,制定积分标准,用积分兑换物资,小小积分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群众参与热情高涨。三是强化法治基层建设,用好“法律明白人”与“一村一法律顾问”,有效发挥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在基层法治建设中的作用,打通法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提供法律咨询。四是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党员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让老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都积极的参与进来,通过抓党风带民风促村风,使文明乡风深入人心。

图片7.jpg

民族村“一约四会”宣传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