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西档案事业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5-11-27 10:52:00来源(作者):自治区档案局 

  【档案事业概况】2014年广西有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126个,其中自治区级1个,设区市级14个,县级111个。国家综合档案馆126个(其中101个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专门档案馆15个,部门档案馆9个,企业集团和大型企业档案馆4个,自治区、部属事业单位档案馆5个。全自治区档案专职工作人员3765人,其中研究馆员5人,副研究馆员53人,馆员218人。各级各类档案馆建筑面积24.4万平方米,其中档案库房面积19.6万平方米。档案馆馆藏纸质档案1371.1万卷、1367.8万件,资料129.3万册。全年接收纸质档案102.1万卷、166.7万件,接收归档电子文件52.3万件,征集档案1.2万卷、1.3万件;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63.2万卷、69.1万件;编研档案史料223种约3035万字,其中公开出版31种约1413万字;接待档案、资料利用者51.9万人次,提供档案利用71.6万卷次、25.2万件次,数字档案利用66.8万件次,现行文件利用1.4万件次,资料利用1.8万册次;各级各类档案馆举办档案展览143个,接待参观档案展览6.6万人次。
  【档案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2014年广西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围绕中心和大局,充分履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围绕自治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求,主动与自治区全面深化改革办建立联系,指导卫生、计生、旅游等机构改革单位做好档案收集、整理、移交工作,及时收集管理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农民产权转让等重大改革形成的新档案。围绕自治区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积极为全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内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清理、《广西通志·共产党志》、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及自治区领导出席的重大活动、会议,做好档案工作服务。围绕自治区重大项目建设,巡查指导33个,档案验收14个,现场指导25个,培训档案人员1100多人,推进档案工作与项目建设同部署同检查同验收。围绕全区“三农”工作,通过联合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办法和归档文件材料整理规程,以及推广6个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的经验做法,创建5个自治区级示范县(区)等措施,深入开展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围绕全区民生工作,通过制定民生档案管理规范、开展档案管理规范化试点建设,以及进行社保档案验收等形式,扎实做好民生档案工作;年内各级档案部门接待民生档案利用者8.6万人次,提供民生档案资料利用9.13万卷、5.92万件。
   【档案基础建设】2014年广西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突出重点,统筹推进,进一步抓好档案基础建设。
  档案馆项目建设  顺利完成自治区档案业务技术楼项目建设任务,各种业务功能用房逐步投入使用。协调补助资金,支持部分设区市档案新馆建设,年内进入二次装修阶段4个,新开工建设2个,开展前期工作4个。争取国家下达投资县级综合档案馆项目15个,提前一年获得全部38个“十二五”规划中央投资项目资金,目前已投入使用6个,装修11个,在建6个,准备动工15个。
  档案资源建设  在做好档案移交进馆的同时,加大档案征集力度,首次赴台湾、法国征集广西珍贵历史档案资料。从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华社等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征集了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照片、广西抗战时期图书和影像资料、民族风情风光照片等各类珍贵档案资料。年内各级档案馆共接收各种门类档案102.1万卷、132.7万件,征集档案1.2万卷、1.3万件。
  档案信息化建设 大力推进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14个市和60个县(市、区)档案馆开展了档案数字化工作。年内市县上报2014年纸质档案全文数据1689万页。自治区档案馆完成数字档案馆二期工程项目建设,年内新上的信息系统集成(涉密)、查档利用平台、馆室一体化平台、档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4个项目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广西档案信息网站改版升级。
  档案安全保护  积极实施2014年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项目,扎实开展破损档案修复工作。自治区档案馆修复破损档案8432页。深入市县开展档案安全检查工作,促进档案安全责任制落实。完成档案“数转胶”项目建设,为馆藏档案异质备份开辟了新途径。在全区范围开展档案数字化、开放档案及政府公开信息网上查阅专项保密检查,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  自治区档案局在212个中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开展档案工作年度检查,促进档案工作的开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范晓莉对《关于区直和中直驻桂单位2014年度档案工作检查情况的通报》作出重要批示。认真抓好10号令的贯彻落实,完成374家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审核、备案。抓好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室定升级评审工作,有19个中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室通过等级认定或晋升。
  【国家级档案馆和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创建】2014年广西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坚持以提升档案馆整体水平为目标,通过强化业务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扎实开展国家级档案馆和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创建工作。年内岑溪、德保、田阳、钟山、北流、南丹等6个县级档案馆通过验收成为国家级档案馆,自治区档案馆、钦州市档案馆通过验收成为国家级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国家级档案馆数量达到29个。进一步丰富教育实践基地内容,年内各级档案馆举办档案展览143个。自治区档案馆重点打造光辉历程、红色广西、广西民族风情风光等8大展览。
  【档案法制科研宣传工作】2014年自治区档案局联合自治区人大科教文卫委、法制办、发改委等单位,开展执法调研、执法检查、专项督查等方式,有效促进档案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强化了档案法治意识,提高了依法治档的自觉性。年内各级档案部门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和专项检查410次。档案科研工作进一步加强,《广西民族档案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等3个项目获得国家立项批准,全区承担国家档案科研项目8个,“面向公众服务的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和“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研究”2个课题通过国家评审鉴定。通过宣传报道“八桂系列最美人物——最美档案人”先进事迹、践行广西档案干部精神、开展广西第二届“国际档案日”等活动,激发了档案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增强了社会档案意识,为档案事业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档案队伍建设】2014年广西各级档案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5•8”重要讲话精神,彭清华书记“6•17”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全区党委秘书长会议精神,为加快全区档案事业发展凝聚了力量。紧扣“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解决“四风”突出问题,着力抓好专项整治,科学建立健全制度,有效推动了档案队伍作风的转变,提升了干部队伍的服务能力。继续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档案队伍综合素质。自治区档案局举办3期全区档案人员业务培训班、全区档案领导干部培训班和全区档案新闻信息写作培训班,900多人次参加。全区各级档案部门共举办培训班548期,培训档案工作人员17823人次。
  【档案事业概况】2014年广西有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126个,其中自治区级1个,设区市级14个,县级111个。国家综合档案馆126个(其中101个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专门档案馆15个,部门档案馆9个,企业集团和大型企业档案馆4个,自治区、部属事业单位档案馆5个。全自治区档案专职工作人员3765人,其中研究馆员5人,副研究馆员53人,馆员218人。各级各类档案馆建筑面积24.4万平方米,其中档案库房面积19.6万平方米。档案馆馆藏纸质档案1371.1万卷、1367.8万件,资料129.3万册。全年接收纸质档案102.1万卷、166.7万件,接收归档电子文件52.3万件,征集档案1.2万卷、1.3万件;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63.2万卷、69.1万件;编研档案史料223种约3035万字,其中公开出版31种约1413万字;接待档案、资料利用者51.9万人次,提供档案利用71.6万卷次、25.2万件次,数字档案利用66.8万件次,现行文件利用1.4万件次,资料利用1.8万册次;各级各类档案馆举办档案展览143个,接待参观档案展览6.6万人次。
   【档案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2014年广西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围绕中心和大局,充分履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围绕自治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求,主动与自治区全面深化改革办建立联系,指导卫生、计生、旅游等机构改革单位做好档案收集、整理、移交工作,及时收集管理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农民产权转让等重大改革形成的新档案。围绕自治区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积极为全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内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清理、《广西通志·共产党志》、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及自治区领导出席的重大活动、会议,做好档案工作服务。围绕自治区重大项目建设,巡查指导33个,档案验收14个,现场指导25个,培训档案人员1100多人,推进档案工作与项目建设同部署同检查同验收。围绕全区“三农”工作,通过联合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办法和归档文件材料整理规程,以及推广6个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的经验做法,创建5个自治区级示范县(区)等措施,深入开展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围绕全区民生工作,通过制定民生档案管理规范、开展档案管理规范化试点建设,以及进行社保档案验收等形式,扎实做好民生档案工作;年内各级档案部门接待民生档案利用者8.6万人次,提供民生档案资料利用9.13万卷、5.92万件。
  【档案基础建设】2014年广西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突出重点,统筹推进,进一步抓好档案基础建设。
  档案馆项目建设  顺利完成自治区档案业务技术楼项目建设任务,各种业务功能用房逐步投入使用。协调补助资金,支持部分设区市档案新馆建设,年内进入二次装修阶段4个,新开工建设2个,开展前期工作4个。争取国家下达投资县级综合档案馆项目15个,提前一年获得全部38个“十二五”规划中央投资项目资金,目前已投入使用6个,装修11个,在建6个,准备动工15个。
  档案资源建设  在做好档案移交进馆的同时,加大档案征集力度,首次赴台湾、法国征集广西珍贵历史档案资料。从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华社等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征集了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照片、广西抗战时期图书和影像资料、民族风情风光照片等各类珍贵档案资料。年内各级档案馆共接收各种门类档案102.1万卷、132.7万件,征集档案1.2万卷、1.3万件。
  档案信息化建设 大力推进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14个市和60个县(市、区)档案馆开展了档案数字化工作。年内市县上报2014年纸质档案全文数据1689万页。自治区档案馆完成数字档案馆二期工程项目建设,年内新上的信息系统集成(涉密)、查档利用平台、馆室一体化平台、档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4个项目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广西档案信息网站改版升级。
  档案安全保护  积极实施2014年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项目,扎实开展破损档案修复工作。自治区档案馆修复破损档案8432页。深入市县开展档案安全检查工作,促进档案安全责任制落实。完成档案“数转胶”项目建设,为馆藏档案异质备份开辟了新途径。在全区范围开展档案数字化、开放档案及政府公开信息网上查阅专项保密检查,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  自治区档案局在212个中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开展档案工作年度检查,促进档案工作的开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范晓莉对《关于区直和中直驻桂单位2014年度档案工作检查情况的通报》作出重要批示。认真抓好10号令的贯彻落实,完成374家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审核、备案。抓好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室定升级评审工作,有19个中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室通过等级认定或晋升。
  【国家级档案馆和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创建】2014年广西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坚持以提升档案馆整体水平为目标,通过强化业务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扎实开展国家级档案馆和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创建工作。年内岑溪、德保、田阳、钟山、北流、南丹等6个县级档案馆通过验收成为国家级档案馆,自治区档案馆、钦州市档案馆通过验收成为国家级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国家级档案馆数量达到29个。进一步丰富教育实践基地内容,年内各级档案馆举办档案展览143个。自治区档案馆重点打造光辉历程、红色广西、广西民族风情风光等8大展览。
  【档案法制科研宣传工作】2014年自治区档案局联合自治区人大科教文卫委、法制办、发改委等单位,开展执法调研、执法检查、专项督查等方式,有效促进档案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强化了档案法治意识,提高了依法治档的自觉性。年内各级档案部门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和专项检查410次。档案科研工作进一步加强,《广西民族档案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等3个项目获得国家立项批准,全区承担国家档案科研项目8个,“面向公众服务的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和“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研究”2个课题通过国家评审鉴定。通过宣传报道“八桂系列最美人物——最美档案人”先进事迹、践行广西档案干部精神、开展广西第二届“国际档案日”等活动,激发了档案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增强了社会档案意识,为档案事业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档案队伍建设】2014年广西各级档案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5•8”重要讲话精神,彭清华书记“6•17”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全区党委秘书长会议精神,为加快全区档案事业发展凝聚了力量。紧扣“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解决“四风”突出问题,着力抓好专项整治,科学建立健全制度,有效推动了档案队伍作风的转变,提升了干部队伍的服务能力。继续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档案队伍综合素质。自治区档案局举办3期全区档案人员业务培训班、全区档案领导干部培训班和全区档案新闻信息写作培训班,900多人次参加。全区各级档案部门共举办培训班548期,培训档案工作人员17823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