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安县建养殖档案助“叮当鸡”再腾飞

发布时间:2013-05-24 16:25:36来源(作者):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丁当镇这个地方,但说起我国首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地,大家都会记忆犹新。曾经有人断言,丁当镇养鸡业将从此一蹶不振。然而,丁当人通过建立养殖档案,引进龙头企业,扶持农户走上科学养殖、产业化发展道路,使“叮当鸡”成为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近日,记者来到丁当镇,镇长陆汉华告诉记者,丁当镇的养殖场有850多个,村民们养殖“叮当鸡”富裕了,大部分养殖户盖起了新楼房,买上了小汽车,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养殖“叮当鸡”的过程中,档案功不可没。

  建立养殖档案,助“叮当鸡”远离疫情。在经历禽流感“洗礼”之后,隆安县在养殖业上不断探索,逐渐建立了一套预防疫情的科学有效机制。据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凌松林介绍,隆安县建立了防疫档案管理系统,要求规模养殖场(户)要有强制防疫档案和强制免疫卡;非规模养殖户要有强制免疫卡;村里要有养殖户的防疫档案,乡(镇)要有各村强制免疫情况统计表。做到县统到村、乡(镇)统到户所有养殖场(户),把家禽饲养、强制免疫的基础数据全部录入微机,实现信息化管理。作为我国首个发生禽流感疫情的养殖场场主,黄生德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他以前养了不少鸡鸭,但纯粹是粗放式的喂养,对于怎样防病、治病知之甚少。如今,建立养殖档案,实行科学养殖,有效控制了疫情的发生。

  出台优惠政策,助“叮当鸡”重获新生。陆汉华介绍,为了让村民走出阴影,重新养殖“叮当鸡”,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南宁市政府拿出100万元,给每户养殖“叮当鸡”的农户奖励2000元;隆安县政府对养殖户贷款给予贴息补助,为养殖小区免费打井、拉电和铺路;丁当镇政府和企业免费为养殖户举办养殖技术培训,及时为养殖户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档案部门及时跟进,为养殖户建立养殖档案,通过建档兑现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实现全程跟踪服务,激发了养殖户的热情和信心。养殖户重新开始养殖“叮当鸡”。

  引入产业化经营模式,助“叮当鸡”发展壮大。为加快产业发展,丁当镇引入了广西著名养殖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养鸡,并注册了“叮当鸡”品牌。据企业负责人付炫文介绍,公司通过建立养殖档案,帮助农民选址,指导农民建“标准”鸡舍,与养殖户签订养鸡协议,以赊欠的办法提供鸡苗、饲料、兽药等,并把养殖过程全部记录在档。在龙头企业的引领下,“叮当鸡”的产业发展越来越大,到2012年底,“叮当鸡”示范基地养殖小区发展到33个,报名养殖的农户有1600多户,已有850户实施养殖,全县累计养殖“叮当鸡”3600多万羽。与此同时,“叮当鸡”的年产值已达到1.5亿元,“叮当鸡”已不折不扣地成为隆安县的支柱产业。

  办理“身份”档案,助“叮当鸡”名声远扬。“叮当鸡”之所以响当当,是因为每只鸡都有“身份证”。据介绍,每只“叮当鸡”的脚上都戴着一枚铜环,环上面刻着“凤翔叮当”的字样,因为铜环不容易掉落,很像戴着戒指,所以经营户们又形象地称之为“戒指土鸡”。脚环是“叮当鸡”从小就佩戴的身份标志,如果是上市的“叮当白条鸡”,它还有另外一个青色的环。这些白条鸡通过冷链物流配送到市内各超市和专卖店,在屠宰过程中采用电子标签标记,屠宰后的产品采用条码签标记,实现了产品从原料、加工、配送和销售的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叮当鸡”通过建立养殖档案,得到了市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