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语慰耄耋巧化心结——一则档案效果利用实例

发布时间:2017-04-20 09:25:03来源(作者):桂林市全州县档案局 王闫芳

 
    雨后初晴的春日,全州县档案局的工作人员正在认真工作,这时候一位穿着整洁大方的中年女子,扶着一位颤巍巍的老太太,慢慢走了进来。
    听到声响的同志抬起头来一看,老太太弯腰驼背,一只眼睛已经失明,满面皱纹,忙站起来接待。扶着老太太的女子介绍说老人家是一位退休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年龄有疑问,所以特地前来查询原始档案。于是,档案管理股的同志赶紧过来招呼老人家。
    老人家虽然老态龙钟,精神倒是不错,刚刚站定,没了牙的瘪嘴巴就开始说话,说话口齿还算清晰。她气哼哼地说:“我生气咧!俺单位的同志把我参加工作的年龄搞错啦!”
    扶着老人家的中年女子是老人家的孙女,赶紧解释,三言两语说清了来意。老人家是某小学的退休教师,某年某月退休。之前老太太记得自己是1949年参加工作的,但是学校的工作人员却说她是1950年参加工作。因为工龄涉及到一些退休教师的工资福利问题,老人家觉得自己退休工资给算少了,很不高兴,决定亲自来档案局寻找原始资料。
    档案管理股的同志很快就找出了这位老太太的退休相关资料,上面确实写着老太太是1950年参加工作。老人家老眼昏花,又没有戴老花镜,坐在靠背椅上,眯着那只没有失明的眼睛仔细看档案,同时嘴里不停念叨:“怎么会呢?怎么会呢?我明明是1949年参加工作的。”
    陪同她来的孙女一脸的无奈,慢言细语和她解释:“奶奶,这上面写得很明白,这回你该放心了吧?”
    但是老奶奶听不进去,一个劲地盯着自己的退休介绍信看,不管孙女怎么劝解,她就是不肯离开,坚持说是当年办理退休工作的同志弄错了。她的孙女一脸为难,又不好说自己的奶奶,档案管理股的同志见状,就笑着来解围:“老人家,这个档案上了年月,纸张都发黄啦,很难看清楚的。我帮您复印一份,盖上公章,然后您拿回家慢慢看,有什么疑问再回来问,好不好?”
    可能老人家对公职人员天然有一种尊敬,档案管理股的同志这么温柔地一说,她马上同意了。因为老人家年老体弱行动不便,便坐在接待间等候。当她的孙女和工作人员去复印资料的时候,这位孝顺的孙女无奈地同工作人员吐起了苦水:原来老人家为了这事儿已经纠结好几个月了,经常拧着一股劲,说自己要亲自来档案局查档案。几个儿女虽然都孝顺,却打心眼里觉得这事儿有点丢人,觉得才几十块钱有什么好计较的;又觉得公务员不好讲话,担心去查档案会遭工作人员白眼,怕快九十岁的老人家受不了那个气,便一直拖延着不行动。这次实在是被老人家逼得没法了,就让脾气最好的孙女陪同前来。
    说完事情的来龙去脉,这位孝顺的孙女感慨地说:“我来的时候可担心了,生怕你们不耐烦,没想到大家这么耐心。”档案管理股的同志笑笑,又安慰她:“老人家上了年纪,脑子就不太好使,有时候像个小孩子一样,不太讲道理。大家都能理解的。她现在纠结这个事儿,你们多担待点吧。这档案复印回家后,她可能还会觉得不高兴,你们就耐心听她唠叨几句,过段时间再慢慢和她讲道理。”孙女听了,连连称是。
    复印好资料回来,老太太正在和档案管理股的股长唠叨,反复说自己的不容易,股长认真倾听,时不时点点头,老太太感觉自己被理解了,脸色就缓和多了。当她拿到复印好又盖好公章的资料时,已经没那么情绪激动。仔细看完资料,她忽然说:“我想起来了,当初我是50年参加工作的,49年的时候我还在党校呢!”
这时候她的孙女明显又松了口气,档案管理股股长趁机又说:“你看你孙女多孝顺,大老远的专门陪你过来。这资料已经复印好了,您老人家也出来蛮久了,不如先回家休息会儿。”老人家听得连连点头,在孙女的搀扶下蹒跚而去。
    望着不住回头感谢工作人员的祖孙俩,大家的心里也是感慨万分。古人说:老吾老及人之老。在面对有需要的弱势群众时,身为一名公务员,要有一颗随时站在服务对象立场着想的心。毕竟有一天,我们也会逐渐变老,那时候,如果遇到态度和蔼工作认真的工作人员,想必心里也多几分欣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