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阅中心及展馆开放时间
(法定工作日)
上午:08:00 -12:00
下午:15:00 -18:00
查档及观展预约咨询: 0771-5852963
发布时间:2012-02-21 10:34:40来源(作者):
街道多,古建筑多,做生意的人多,这是解放前宾阳芦圩的特点。由于芦圩地处广西中部平原,交通方便,辐射面广,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它与灵川大圩、桂平江口、贺县贺街并列为广西“四大古镇”。
芦圩造屋建圩于明朝嘉靖年间,距今已有五六百年历史,开始时是由圩南同仁街头老树几家姓“卢”的人摆粥铺,卖粥谋生,乡邻百姓称它为“卢家粥铺”。后来此地居民逐渐增多,商贾云集,发展成为圩市,人们便叫它为—— “卢圩”。
由于建圩初期,有人经常聚众闹事,为了缩小影响,避免官府查缉,所以后来当地乡绅建议将“卢圩”的“卢”改为“芦”,才形成了现“芦圩”的名称。
解放前,芦圩的寺庙、古刹、教堂、祠堂星罗棋布,每条街都有数间古建筑。中和街的“北帝庙”、同仁街的“土地庙”、治兴街的“玉林五属会馆”、镇安街的基督教“福音堂”,水闸街的“许家祖祠”、太平街的“观音庵”、天堂岭的“城隍庙”,以及新市区武囊街的“龙皇庙”……当时芦圩最大的庙堂是位于南面老圩同仁、中和、太平、中兴四条街交汇处的“三皇庙”。因为庙中供奉天上玉皇、人间唐明皇、阴司冥罗皇而得其名。旧时的“三皇庙”前后分三进、横直五六十米宽,庙顶屋瓦风山由十几条笔直、精美雅致的石柱支撑起来。庙中周围陈列着“四大金刚”、“十八罗汉”……个个身材魁梧、面目狰狞。
解放后,圩镇人口增加,芦圩街上许多寺庙、教堂、宗祠都已由群众自愿拆除,改建成实用的民居住房,或开设商店、生产工场。只有那些狭窄的旧街巷,及一排排骑楼式的瓦盖屋还保存着往日古镇的韵味。(关乃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