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经纪行最多的街道(图)

发布时间:2012-02-21 10:34:33来源(作者): 

上世纪40年代的仁爱路

 

仁爱路,原为三元阁、渡船口、盐行街、木行街,于1934年8月开始拆建修马路,延至1937年2月始完成路面工程。当时,两边商户以时势紧张及每年邕江水涨被淹为由,在拆除让出第一进地面之后,只略为装修平整。市政工程处原拟以桂系将领白崇禧的字“健生”为路名,因白崇禧不同意,遂改名为“仁爱路”。南宁的批发商和经纪行庄多设在这条街的中段,他们代理外商或上海、广州、香港等地的工商企业批售货品,以及左右两江各县镇的土特产品。这些商号代客买卖抽取双方各2%的佣金,故一般人通称之为“八九行”。他们资本雄厚,信息灵通,与外地商号联络密切。经营上,除了代客买卖外,自己也看行情涨落而买进卖出。一般都在本店内设有小规模的货栈仓房,代客寄存货物,并设有客房招待客商住宿,供应膳食,以拉拢生意。这些行庄的经营时间为每日早午两市,以早市最为热闹。八九点钟,各行业的师爷、买卖手、“八九仔”(个体经纪人)群集仁爱路,穿梭追逐,熙熙攘攘、低声细语,密斟密议,经过讨价还价、打板看样,最后画签(等于签约)成交各种金银外币、田七、八角、桐油、茴油、茶油、牛皮、鸭毛、纱纸、豆米油糖、生盐、熟盐、海味杂货、棉纱布匹、中西药材、五金建材、纸张等。

    解放前,仁爱路可以说是操纵南宁市场商品余缺、价格涨落的一条商业轴心街。同时受到广州、香港商场的操纵,物价涨落全惟香港马首是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