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

发布时间:2017-06-23 09:09:10来源(作者):南宁市青秀区津头街道办事处 陶姜伶

 
    一座城市,它的记忆沉积在档案中;一个人,他的记忆留痕于档案中。偶然一次机会在档案馆看到几张老南宁的照片,再由想到母亲常提起的童年往事,让我感慨良久、、、、
    这第一张照片是南宁百货大楼。这是一张老旧已泛黄的照片,据资料记载,百货大楼建成于1955年,高4层,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是当时广西较大的零售百货大楼,共设有日化、五交、食品、针织、服装等12个商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这里是人间天堂,不仅南宁人,就连外地人也来“赶墟”。那时候的红糖和棉布、糕点、肉食、鸡蛋等商品一样,都是属于紧缺商品,需要凭票购买,而一些更紧俏的大件商品,如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等,不但要凭票,而且是要托关系、走后门,不知道要排多久才能够买到。曾经有一编文章中作者回忆中写到某基层供销社因为进了一批红糖,围绕着如何分配这些红糖进而能引发的纠纷和矛盾。这样的故事现在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但在那个年代却是的的确确存在的。城市发展日新月异,面对南宁拔地而起的高楼、整洁宽敞的街道,80、90年后的我们已无法感受到当时景象。母亲说记忆最深的是小时候家里几个兄妹一年就盼着过年了,因为过年了外婆会拿出全年存攒的布票给孩子们扯上新衣裳,可是在那布票的年代人们都在夹缝中生存,每年发下来的布票只够给家里一个人做衣服,一件衣服老大先穿,小了给老二,再改改补补给老三。尽管艰苦,但对于母亲一辈人来说,那些“一布难求”的记忆却相当珍贵,贫穷至极,人们为了更好的生活想尽办法。而当时那种跟贫苦顽强共存的品质,也一直留存在体内,以至于在以后的日子里,当母亲面对新的苦难时,依然凭着当年的勇气从容不迫。
    第二张照片拍摄的是朝阳广场知青上山下乡动员大会。据照片的描述,(年份不详)10月17日,南宁市召开应届高中毕业生上山下乡动员大会,参加大会的有应届毕业生和家长等共三万多人。我母亲1958年生,高中毕业刚好也赶上了这场运动,带着青春的激情与热血,带着对前途的理想与憧憬,无知与懵懂的知识青年开始了人生的新起点,每天天不亮就扛着农具跟农民一起出门干活,插秧播种,挑粪拨草,砍柴种地什么粗活重活样样都做,直到天黑才回家,当初的理想激情早已被这繁重的苦力活磨得荡然无存。母亲说:“ 当年一句口号造就了一代知青,改写了整整一代人的命运,那是一段不可复制的人生经历,那段历史留给我们的曾经是伤痛,因为它毕竟剥夺了很多本该属于我们的东西。但几十年的岁月,我们已经学会用浪漫主义情怀来诠释过去了”。 知青作家蒋巍说:“只有我们的青春——中国知青一代的青春,在人类全部进化史和文明史上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空前绝后的。”余秋雨说:“在没有战争和灾荒的情况下,老三届可以说是20世纪有文化的年轻人中遭受最多磨难和折腾的群体之一。”更是有人真情为曾是知青的兄弟姐妹们写过这样的青春赞歌:
知青是经历了风雨的花
     知青是能在任何地方都能绽放的花
     她承载了一段历史
     她酝酿了一种生命
     她是血色的浪漫
     她开遍崛起的中华!
    这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它记录着那一代人难忘的岁月,那艰难而快乐的日子!对于当今年轻人来说,或许仅仅是一段朦胧的历史,但中国历史上厚重的一页,那就是不能忘记的一代人——知青,这一代人曾经撑起过祖国的脊梁!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最后一张照片拍摄的是市中心位于现在万达前面的七岔路口。拍摄具体时间不详,从照片上看,当时这个路口只有三个方向,设有个交警指挥亭,道路两旁整齐种植两排绿化树,路两旁的楼房也是三四层高,交叉路口中间有个小花园,交警指挥亭就建于小花园的中间,从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是没有设置交通指示灯的,路上车辆和行人不多,两三辆公交车,没有小汽车,路上行人大都是骑着自行车和步行,也没有交警但是交通秩序很好。时代变迁,对比现在的七岔路口,已完全看不出当年的样子,现在的七岔路口中央早已没有了小花园,也没有了交警指挥亭,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马路,每天无数行人、车辆在这个路口来回穿行,所有的车辆和人流都遵循着“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而行,宽阔的马路两旁到处是高耸的大楼,繁华的商业区,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七岔路口早已是南宁人心中的一个重要的商业圈代名词,它的变化是我们共同的记忆。
    档案是保护过去、记录现在、联系未来的桥梁。保存在档案馆里的这几张老照片,它们是老南宁的一个缩影,却能那么直观的记录了老南宁的真实过去,这是无法用语言或其它形式能形容的,它能时刻提醒我们年轻的一代人,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为祖国而努力作贡献的先辈们,我们更应该努力奋斗,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