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阅中心及展馆开放时间
(法定工作日)
上午:08:00 -12:00
下午:15:00 -18:00
查档及观展预约咨询: 0771-5852963
发布时间:2012-02-21 10:33:37来源(作者):
生活在广西大石山区的数百万人,每年一到干旱季节,生产生活深受缺水影响,找水便成为他们的首要任务。2007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实施大石山区都安、大化、隆安、马山、天等五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其中水利建设资金约1.9亿元。至今年8月初,共完成558个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为主的水利项目,59万大石山区居民从此告别饮水难。8月20日开始,记者连续多日深入天等、大化的大石山区村屯,亲身感受了饮水工程实施后,给当地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大石山区的水故事
去大石山区采访的路上,不由想起了此前在大石山区亲历的几件小事。2005年11月23日,记者在大化七百弄乡采访,晚上借宿在一个中学教师家里。这里正进入旱季,晚饭后,老师们每人“捐”出一瓢水,才凑成小半桶水让记者洗漱——这是因为缺水。
几年前,天等县驮堪乡南岭小学老师讲了件“趣事”:一次,有专家来村里考察,说要深入体验生活,当他看到全村仅有一个共用的集水塘,人畜都在饮用塘中发绿发臭长满小虫的水时,显得十分惊讶。村民捧出一碗开水请专家品尝,吓得他掉头就走——这是缺乏安全饮水。
在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板升等缺水严重的大石山区,以前每到干旱季节,村民便扶老携幼,带上点玉米去红水河边搭棚暂住,只为有口活命的水——这是靠天喝水。
天等县进结镇爱乐村爱乐小学学生们的床头,都曾有一个带锁的木箱,不锁钱和米也不锁衣服,只锁一个容量为5升的塑料瓶,里面装着各自从家里带来的水。大化江南乡带林小学曾有“水假”,黄家征老师说,以前每到星期三,学校就会提前一小时放“水假”,让学生回家洗澡,并带回一壶生活用水,同样各自锁在木箱里。
缺水村民的“水事”
水是生命之源,大石山区的人们除了“农事”还有“水事”,背水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常年累月的缺水煎熬,使得他们把“水事”看得很重要。
“李白曾叹蜀道难,大石山区挑水难,几乎也难于上青天。”一名水利工作人员调侃。天等县天等镇盛典村当里屯的一名村民说,他有30多年的挑水经历:每天花六七个小时,从5公里外的地下溶洞挑回3担水。水来之不易,用得也节俭,一瓢水,就能让全家洗了脸后再洗一遍脚,洗脚水还要拿去喂牲畜。洗澡则是非常奢侈的享受,每月最多一次。
“有的村民为了挑水,要走10公里山路。”大化水利局职工韦锦国说。据了解,1988年冬旱,全县有8万人去红水河挑水,1992年持续干旱。板升乡村民何高富取水时跌下水洞身亡;江南乡一村民身系绳索下洞取水时,因绳索断裂而摔死;古河乡村民韦建合挑水时落入红水河淹死……为了水,大石山区居民付出了血和生命的代价。
上天入地取水来
大石山区饮水为何这么难?主要是受喀斯特地貌的影响。由于大石山区“九分石头一分土”,天降雨水便成了山洪,全部渗流进千疮百孔的地下溶洞,饮水资源极度匮乏。
据了解,大化1988年建县时,缺水及饮水不安全人口达30万人,占全县人口的四分之三。天等的饮水工程虽经多年建设,但其地势像龟背,积水不易,却“雨则涝,干则旱”。因此,大化年降雨量虽然有约1500毫米,但居民并不能“解渴”。这些情况,几乎是所有大石山区的共性。
要在这样的地方解决饮水问题,实属不易,工程人员形容“上天入地取水”。记者看到,六卖屯的饮水工程,水池建在村后的山上,而引水管道犹如蟠龙,从山腰上翻山越岭铺设过来。据介绍,水源地距村直线距离超过4公里,这一引水工程仅水管就用了6800多米。
此外,还有集水工程,在没有水源但雨水丰富的弄腾村,国家投资在屋后为村民建了大水池,每到雨季,将雨水收集起来,足以供给全村一年之用。
近年来,大化雅龙乡人口迅速增加,集水引水都无法满足需要,每年要从都安用水车运水供应。水利工程人员摸清情况后,巧妙设计了供水工程,建设两级抽水站,将水从一个叫沙银的“漏斗”里抽上387米高处,从而解决了雅龙乡2000多名居民的用水。
村民生活因水而改变
不少饮水工程是对施工人员耐心与智慧的考验。马山县的里当供水工程,需要打通一个数百米长的引水隧洞。然而,受当地的地质等状况制约,一天只能小心翼翼地掘进约一米,施工一年半尚未打通。目前,工程人员仍在努力。
大石山区饮水工程的实施,得到了村民的拥护,为早日用上洁净的自来水,村民们争相出人出力。在许多地方,正是依靠当地居民与施工人员的紧密合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才最终得以解决。
在水贵如油的大石山区,饮用水问题解决后,立即散发出蓬勃生机。
天等县把荷乡塘必屯的泥房又破又旧,村民攒了钱,早就想建新房,却苦于没水施工。自从通了自来水,村里就掀起了一股“建房潮”,村屯面貌焕然一新。
有了自来水,放“水假”的带林小学已经恢复了正常上课,原来防止同学争水的“用水道德”教育完成了历史使命,为“节约用水”教育取代。此外,学校里还建起了洗澡房。而改变更大的,则是村民的生活。
记者来到带林村时,见村民苏建宏家摆放着数台机器设备。苏建宏说,自己以前在外地打工,有了自来水后,就回家养了10头猪,再以搞加工、建筑为业,日子过得很红火。村民苏建忠则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养猪户,就在记者去他家前几个小时,家中的母猪生了8头小猪崽,使他有史以来第一次拥有了20头猪、两头牛和两匹马。
59万群众告别饮水难
据自治区水利厅农田水利处提供的数据,大石山区五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水利建设实施以来,已完成558个水利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达498处,总投入约18551万元,都安、大化、隆安、马山、天等五县约59万大石山区群众就此告别饮水难。
雅龙乡水利站站长班忠勤说,镇西村在这次争取到一个集水项目,由于经费有限,只可满足160户人的需求。但村里有200多户人家,怎么办?没有轮到的村民们毫不气馁,自己购买了钢筋水泥等物,他们说,饮水工程肯定还会继续实施,这次没轮上,下次还有机会,因此先做些力所能及的准备。
饮水工程是民心工程
记者从大化水利局了解到,2007年5月23日,自治区水利厅批复,在该县立项建设的水利项目有85个,投资1173万元。考虑到大化缺水严重,自治区水利厅随后陆续发文调整,将项目增加到212个,计划投资达2811万元,增长了一倍还多,全县16个乡镇和95个行政村都有了饮水项目。据了解,这批项目投入使用后,大化缺水和饮用水不安全的人口将由最初的30万减少到8万。
据了解,除马山里当隧洞外,大石山区五县水利建设的其余项目都已完工,自治区水利厅正在组织人员,进行严格验收。记者得知,自治区水利厅已提出要求,验收过程中若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确保工程正常运行。此外,还对工程建后管理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明确管理主体,落实管理责任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乡镇供水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必须加强水源保护,注重水质化验和消毒工作,保证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使之成为真正的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