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迎客来 (图)

发布时间:2012-02-21 10:33:24来源(作者): 

十万民众赶“三月三”歌圩

 千人竹杆阵,是武鸣的首创。图为武鸣县城厢镇一小表演的第一踏春主题——《初生牛犊不怕虎》。叶焱焱摄

武鸣人民跳出了丰收的喜悦。叶焱焱摄

 武鸣 老年体协表演的《我们和祖国六十大庆同欢》。叶焱焱摄

 

 

“三月歌圩歌满天飞,阿哥阿妹赶圩忙;你唱我对欢歌起,手牵手来情意长……”简单直白的山歌中,表达了武鸣壮族人民真挚的感情。正值木棉花开季节,3月29日,武鸣人民身着盛装,开门迎接参加2009年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开幕式的客人。

 

“以歌为媒、宣传武鸣、助推旅游、发展经济”,随着发展观念的不断更新,古老的歌圩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意义。今年的歌圩活动更加注重突出壮乡特色,注重经贸与文化相结合,在保留前几届歌圩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民族特色。

 

29日的武鸣县成了一个欢歌的乐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纷纷赶往开幕式举行的武鸣县城东大草坪,观看开幕活动。其中,千人竹杠阵表演吸引了大批的围观者。只见1000名身穿壮族民族服饰的男男女女,踏着鼓点灵动地穿梭在起伏的竹杠阵内,舞动出壮乡的别样的民族风情。

 

今年的“三月三”歌圩于3月27日至4月4日举行,主要活动有:开幕式,千人竹杠阵表演及竞赛、广西歌王大赛、民族体育竞技展演、广场文艺演出、淀粉酒精产品及新技术交易洽谈会、投资贸易洽谈活动、商品展销交易会、旅游美食节、汽车农机展销会、木质产品加工发展趋势论坛及林产品订销会、房产交易会、劳务输出招聘会、民间传统斗狗斗鸟斗鸡斗牛比赛、文学笔会、书画摄影作品展等16项。 (武鸣3月29日讯记者叶焱焱)

 

 

又是一年“三月三”,千人竹竿阵、山歌擂台赛、抢花炮比赛……3月29日,武鸣县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壮乡风情,一阵阵嘹亮的山歌在空中回荡。一年一度的武鸣“三月三”歌圩拉开帷幕,武鸣各界群众和八方宾客共赶歌圩,一起欢度壮乡的传统佳节。图为花炮运动员们正在争先恐后地抢夺花炮。记者农如松摄

 

 

3月29日,一年一度的武鸣三月三歌圩在县城开幕。在热闹的千人竹杠阵、山歌对唱等传统壮族民俗节目中,无论是游客还是歌王,都尽情享受三月三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竹杠阵:跳的感觉很过瘾

 

29日上午10时许,在壮乡欢庆的鼓乐、甜美的歌声中,歌圩拉开序幕。作为主会场之一的兴武大道上,几十秒的民族特色表演后,随着“咚咚嗒嗒”的鼓声,1000多根6米多长的竹杠有节奏地左右摆动。下到8岁小孩子,上到50多岁的大人,1000多名壮家人,身穿民族服饰,脚跳敏捷步子,时而男女对视传情,时而向四周群众叩谢,轻快地通过竹杠阵。

 

竹杠阵表演固然精彩,可最吸引人的还是能亲身感受跳竹杠的魅力。正准备上阵的李先生说,他特地从南宁赶过来,就是为跳竹杠。他说:“刚才在看表演时,我心里就特别痒痒,一直想冲进去。”

 

竹杠阵里,一名20多岁的女子留着披肩发,头上带墨镜,斯文的长裙下露出一双鞋跟高约7厘米的皮鞋。尖尖细细的小鞋跟,随着竹杠的开开合合不断地跳动着,显得很轻快。为了照张相片,她抬起头却忘了脚下的竹杠。“啊!”一声尖叫后,她的脚踩在竹杠上,崴了。本以为她会为此很不爽,谁知她却在另外一只小鞋跟的帮助下,一崴一崴地跳出来。一只漂亮地高跟鞋就留在了竹杠阵里。(李建超 农如松)

 

“真爽!”她大笑着说。该女子姓张,是当地人,住在南宁。她说,每年三月三,她都要赶回来,否则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今天出门太急,没来得及换鞋子,但这么有意思的竹杠不跳跳怎么行?”

 

一千多名身穿壮族民族服饰的男女,分成数十个方块,脚踏着鼓点灵活地跨越竹杠阵。

灵水两岸聚满群众,尽情地对唱山歌。

 

歌圩:乐趣无法用语言形容

 

在灵水风景区,一阵阵嘹亮的山歌夹杂着欢笑在空中飘荡。几乎每棵大树下,都有二三十人围成一团,自发地进行山歌对唱比赛。两名40多岁的女士一边唱一边用眼角斜视对面两位同龄男士,脸上带着一种挑衅的表情。两名男士听完后,互相商量一下,也得意地唱起来。唱完后,周围的观众哈哈大笑。

 

两对歌手就在一来一回中,斗智斗勇。从浙江来的李先生,认真地听着。他笑着说,他站在这里听了两个多小时了,腿都站酸了,可还是不想离开。

 

“山歌的感染力可真大。”李先生说,这是他第一次来武鸣听山歌,根本听不懂。起初,他试图弄懂歌词大意,可周围人都告诉他,壮语的山歌内容太丰富,没办法用普通话翻译出来。这让他觉得很郁闷,本想离开,可又被周围人单纯的笑容深深吸引。于是,他开始静下心来听,根据音调、动作、表情去体会,几分钟后,他发现自己也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心里觉得很舒服。

 

图为开幕式上表演的壮族特色歌舞。

 

歌王:一曲山歌结良缘

 

以前,人们娶妻嫁女,为了热闹唱起了山歌。但只在那里唱不过瘾,便慢慢发展成了歌圩。“很多现在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当年都是通过山歌才相识、相知走到一起的。”40多岁的赵成恒说,当年他就是一曲传情山歌抱得美人归。如今,他们夫妻齐上阵,进行歌王争霸赛。

 

30多年前的一天,16岁的小伙儿赵成恒在山上对一群姑娘唱道:“哥在西来妹在东,一夜思念在心中,手抱竹筒当枕睡,醒来还是两头空。”

 

一小姑娘害臊地对道:“哥在西来妹在东,有缘总是两相逢,抓条南蛇回家养,盼望早日变成龙。” 

 

“她一对上,我就动心了。”赵成恒不好意思地说。现在山歌也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在随后的30多年里,两人每年都来唱山歌。

 

歌王罗友军说,他18岁开始唱山歌,那时刘三姐的情歌最有影响力。他与妻子也是通过山歌才互相吸引走到一起的。

 

“唱山歌不仅是斗智斗勇,更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罗友军很有体会地说,歌词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会与对方形成心灵、文化等方面的互补。当两个人都觉得对方很有才华,可以相互得到交流提升时,便会产生感情,这就是歌圩的真正魅力。

 

3月29日,在融水苗族自治县三防镇,举行了第二十四届三月三壮族歌节活动,壮歌汉歌对唱、绣花比赛、芦笙表演等吸引了来自河池、柳州等地的近万名游客。图为两位苗族汉子动情地吹奏芦笙。龙林智摄

 

 

昨日是农历三月三,2009年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开幕式在武鸣县城隆重举行,2万游客从南宁涌往武鸣。当日,众多带有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动在当地举行。记者注意到,不少外国人来到现场观看、拍摄,一些外国人还兴高采烈地参与到了活动中。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记者 周军摄

              

 

美妙山歌令人醉精彩民俗开眼界

 

昨日上午10时许,沿着武鸣县兴武大道一直往武鸣县委的方向走去,几乎寸步难行。迎面走来的全是参加歌圩活动的人,场面好不热闹。“哟,喂,咦……”嘹亮的山歌响起;“咚咚,咚咚,咚咚……”厚重的鼓点声响起;“啪啪,啪啪,啪啪……”清脆的竹杠声响起……武鸣“三月三”歌圩开幕了。

 

抢花炮

镜头一:

 

万人赶歌圩 热闹!

 

“太热闹了,人真多啊!每年的‘三月三\\’都是我们壮族人的一个盛大节日,在武鸣县举行的歌圩就是一个以歌会友的平台。”带着浓浓笑意的李女士是南宁人,每年“三月三”,她都要和家人一起到武鸣“赶圩”,听一听原生态的山歌,看一看千人竹杠阵的表演,过一把歌圩瘾。

 

“五、四、三、二、一……”随着开幕式倒计时的结束,昨日上午,武鸣“三月三”歌圩开幕式在武鸣县城东大草坪隆重举行,上万市民聚集在歌台附近,都伸长脑袋想要一窥歌台上歌手们的妆容。

 

壮乡欢乐的鼓声、小小尼达妮的歌声拉开歌圩的序幕,浓香的糯米甘醇壮家酒、唱着酒歌的壮家汉子,抛绣球的壮家姑娘,组合成丰收喜庆的歌圩场面;紧接着,各壮族聚居地的山歌手踏歌而来,放声歌唱。一时间,开幕式现场成了歌的海洋,欢乐的海洋。歌台边上,一头金黄色头发的外国人特别引人注目,这位外国朋友来自澳大利亚,有个颇有中国味的名字——方勇。“good!good!”听着山歌,方勇竖起了大拇指。随方勇一起来武鸣的南宁朋友告诉记者,方勇不太懂中文,但是他很喜欢武鸣的山歌,认为武鸣山歌歌声非常美妙,这种庆典活动方勇从来没有见过,他觉得很有特色。“明年还要来!”最后,方勇用不太熟练的汉语说道。

 

 

千人竹杠阵

 

镜头二:

 

千人竹杠阵 壮观!

 

“嘭嘭、啪啪,啪啪、嘭嘭……”鼓点合着竹杠敲击的声音一响起来,人们的视线立即被吸引了过去,在武鸣县城东60米大道上,竹杠阵一路摆开,千余名身着五颜六色民族服饰的男男女女,随着音乐声跳起了竹竿舞,一路从城西跳到城东。姑娘和小伙满面笑容,随着身体的舞动,头顶的银饰轻颤,脚上的银铃轻响。鼓声,竹杠敲击声,真有如春雷掠过,蔚为壮观。

 

观众席内,小孩子骑到了父亲的肩头,探着脑袋望向表演场内,时不时拍起巴掌助威;女孩子们踮起脚尖,仰起脖子,往表演场内瞅去;表演场附近的楼房上也挤满了人;不少人掏出相机记录下了这一盛况……

 

“我是湖南人,来南宁看亲戚,正好得知今天是武鸣的‘三月三\\’歌圩,亲戚说带我来见识一下壮乡的特色。”观众席内的刘先生说,他在湖南从来没见过这样有气势的表演,1000多人一路跳着竹竿舞过来,真有意思!

 

聚焦“三月三”

镜头三:

 

抢花炮比赛 刺激!

 

“三月三”歌圩,当然少不了壮家的抢花炮。当日下午2时30分许,抢花炮在武鸣县城东大草坪正式开始。与群众参与的项目不同,这个具有“东方橄榄球”美称的项目,需要更高的技术,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力与美。

 

炮声响过,一个红色的花炮被射飞到空中。由宁武锣圩、城厢、双桥、府城、太平镇各派一个队参加,每队13名男子人人赤膊上阵,场面紧张激烈。只见,红色的花炮还未落地,数十名男子冲上前去,抢夺花炮。很快,花炮落地处队员们叠起了“罗汉阵”。裁判只好吹哨把队员们分开来。

 

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花炮究竟落在了谁手里?不知道。有趣好看的就在这里:为了把花炮顺利送到指定地点,队员们往往使用一些伪装手段,掩护拿到花炮的兄弟。场上一名队员紧紧握着拳头,似乎“手里有货”。另一个队伍的队员赶紧追着他跑,从后背把他抱住,试图掰开他的拳头。几人扭打了好一会儿,紧握拳头的队员才展开手来。其他人一看:哟,原来上当了,手心里啥都没有!赶紧重新锁定新的目标。

 

因为这个比赛紧张有趣,所以颇受观众们的青睐。上千名观众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现场,不时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声。“太有意思了,竞争激烈,我们看起来也很刺激!”

 

中外歌手开幕式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