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阅中心及展馆开放时间
(法定工作日)
上午:08:00 -12:00
下午:15:00 -18:00
查档及观展预约咨询: 0771-5852963
发布时间:2012-02-21 10:33:19来源(作者):
不拘一格“选”人才
——我区职称改革工作实施新举措纪实
20多岁的年轻专业技术人员被评上高级职称、在全国率先探索“无纸化”职称申报评审、政务公开确保公平实行“二次公示”……近年来,关于我区职称改革工作的新闻很多。
对此,自治区人事厅副厅长、自治区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何利顺如此解读:我区的职称改革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人才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勇于突破,不拘一格选人才。
打破常规:人才选拔不唯资历
去年年底,新闻系列评审小组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广西日报社年仅27岁的年轻记者周仕兴,因在4年的工作中三获中国新闻奖和多次获广西新闻奖,被所在单位强力推荐参加副高职称的评审。
到底让不让这个成果显著而资格资历没达标的年轻记者参评呢?自治区职改办一时有些拿不准:若按常规,从初级晋升至副高级至少需要10年,而仅取得初级职称,只有4年工龄的周仕兴,即便参评中级已属破格,参评高级则属于“双重破格”。经过与周仕兴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多次沟通,将反映其业绩水平的申报材料进行了反复研究,经过与同行申报同职级人员的对比,职改办最终决定——同意其在既未取得中级职称又没达到副高资历条件的前提下,破格参评,把决定权放给评审委员会的专家们。这一决定也成就了一段美谈:经评审委员会认真研究评审,周仕兴最终以高票获得通过,成为广西历史上首位“双破格”取得副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
参与职称评审的人们不禁感叹:论资历而不唯资历,这是职称工作解放思想的生动表现。
其实,类似的故事,早在2004年的职称评审中就已上演过。在2004年的职称评审中,广西大学年仅28岁的张鸿巍博士、讲师,因作为跨国刑事司法法学研究探索第一人,主持过美国福特基金会以及教育部若干个资助研究项目等诸多成就,被破格晋升为大学教授,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教授。
重视民意:“二次公示”再增透明
职称评审,关乎民生,公平公正尤显重要。
每年职称评审过后,各级职改部门总会接到一些举报材料,反映个别专业技术人员在申报过程中造假(如伪造证书、论文等),以及评审过程中出现不公正、不规范的行为等。
民意,是改革的动力。为了让职称评审更透明,自治区职改办在去年推出了“二次公示”制度:对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结果开展二次公示(参评名单已经在各单位进行过一次公示),并将这一制度长期执行下去。此外,对于通过中级资格评审人员的名单,由各市、各系列职改办负责在其相应范围内将评审结果进行二次公示。2008年度职称评审工作一结束,经济、社会科学研究、档案、职工教育、工程、艺术、文物博物、群众文化、图书资料、高校教师等系列通过人员名单就在广西人事人才网上陆续公布,进行了为期7天的公示。
据自治区职改办相关人员介绍,进行二次公示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在7天公示期里,职改办收到了200余件群众来信或书面举报材料。针对这些举报材料,职改办专门组织人员进行了大量甄别核实工作。最终,仅在高级职称评比中,因查实存在问题被暂停审批或取消资格的就有10余人。
创新管理:多项措施便民惠民
不少专业技术人员及职称工作人员都深有体会,职称申报评审工作不仅是个脑力活,还是个体力活:各种表格、论文和证书,要逐一填写核对、打印复印、整理装订、层层报送……
随着全区职称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行,这种劳心劳力的申报评审方式将成为历史。
去年,在开展职称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的柳州市,申报人利用职称申报评审系统顺利完成职称申报所有材料的准备和填写工作,前后只需花3小时,而在过去则需要约一个星期。整个过程如下:申报人从职改部门网站下载申报表格,将事先准备好、并保存在电脑中的个人资料复制到申报表格中;再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把相关论文、获奖证书等扫描或拍照并上传到申报材料中;所有信息填写完毕后,系统立刻自动生成一张总表,并可以供申报者及单位打印保存。
何利顺介绍,从柳州的试点情况来看,实行“无纸化”申报评审后,3小时可完成职称申报工作,而评审过程也变得异常便捷,只需轻点鼠标即可阅读材料、投票。今年我区将在全区推行高级职称评审“无纸化”。随着这项工作的推进,传统的职称申报评审方式中出现的专技人员申报机会单一、申报者复印大量材料花费多、人事职改部门工作量巨大、传统纸质资料难以保管等诸多问题均迎刃而解。
除此以外,职改部门还在证书发放和注册登记管理方面推行了诸多便民服务。主动与市县和部分区直职改部门联系,根据需要上门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证书注册登记服务,与国家相关部委加强沟通,缩短证书发放时间。
围绕中心:非常之举服务发展
在去年的高级职称评审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钦州火电厂的一位副总申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如单从他申报材料中的科研论文和获奖情况来看,在所有教授级高工的申报者中,他的确不太突出,甚至略显单薄。然而,他在答辩后,出人意料地介绍了自己在北部湾建设中的成绩及去年初抗击冰冻雨雪灾害中的重要贡献,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最终,他高票获得教授级工程师资格。用何利顺的话说,这位副总的通过除了评委的情感因素外,更多的是因为制度设计。
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形势,为更好发挥职称工作在聚集、培养人才中的导向作用,去年,自治区职改办对该区域提出了诸多倾斜性政策。如明文规定:在北部湾经济区的非公经济组织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不受时间限制,不作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只要符合条件,可随时向所在市职改办或政府所属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申报。
此外,为服务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职改部门不断加强为非公领域专技人员服务的力度,使更多非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职称申报评审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在自身成长进步的同时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据统计,去年全区非公领域参加职称申报评审的人数有较大幅度提高,全区申报初、中、高级职称人数超过5000人,其中通过高级职称人数比上年增加了36%。数据显示,非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职称评审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已渐成趋势。
(记者 陈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