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北部湾区域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新增长极

发布时间:2012-02-21 10:33:13来源(作者): 

北部湾周边,与中国西南出海口既有陆地接壤,更有海上通道的东南亚国家正在快速成长。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一个重要部分,这片被称为泛北部湾的区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8月6日至7日在广西南宁召开的2009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来自众多东南亚国家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和学者提出,要将泛北部湾建成中国—东盟合作的新增长极。

 

经济合作吸引相关各国高度关注

 

    泛北部湾的概念始于2006年。当年7月,我国举办的首届“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提出将毗邻的越南以及隔海相望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文莱等东盟邻近北部湾的国家纳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旨在密切物流、产业、贸易与投资合作。

    这个想法随后得到了相关各国的积极响应。中国驻东盟大使薛捍勤在今年的泛北部湾合作论坛上表示,当前形势下,泛北经济合作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中国政府促进与东盟优势互补,与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的新尝试,也将成为新形势下中国—东盟深化战略伙伴关系的一次新尝试。

    在今年的合作论坛上,各国政要的出席规格显现出这一区域合作的重要性。包括菲律宾国家经济与发展部部长、财政部部长、泰国商务部副部长、印度尼西亚战略与国际研究院理事会主席、越南中央经济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以及印尼交通部、文莱外交贸易部、马来西亚经济研究所等机构的政要均出席了论坛。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先行

    “加快交通运输业发展是泛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区域合作和经济交流的首要任务。”交通运输部总规划师戴东昌说。

    由泛北合作联合专家组刚刚完成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选择了港口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贸易投资便利化、农业作为五大优先合作领域。

    泛北部湾地区是世界港口富集区,港口合作是泛北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区域内东盟国家共有各类港口100多个,数量繁多的港口虽然对亚太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也有学者坦言,这些港口也存在着多层面、甚至是白热化的竞争。

    在2009泛北论坛上,一个重要的议题便是加强港口物流合作,形成一批互补互利、相互促进、各具特色的港口群。“我们建议泛北部湾各方携手加快建设区域沿海港口群,形成高通过能力、高通达能力的港口运输网。”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说。

    今年4月,我国提出设立规模达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用于双方基础设施、能源资源、信息通信等领域重大投资合作项目。此外,我国还将向东盟国家提供150亿美元信贷,加强东盟一体化建设和区域合作,对泛北区域的投资将是重中之重。

    “非常感谢中国政府,能在投资合作方面加大力度。”泰国东盟经济时报总编辑韩宗渭说,东盟10国都是中小国家,中国的经济实力要强于这些国家,东盟不是没有资源,只是缺少很强大的资金来推动,因此“中国的投资是一个明智的决策”。

 

海陆结合的合作促成新增长极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说,一方面,中国-东盟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泛北合作是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深化、拓展和提升。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化了自贸区的目标,从贸易、投资、资源开发等方面深化自贸区合作内容;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拓宽了自贸区的合作领域,使中国与东盟合作从“陆上合作”走向相互呼应的“海陆结合”;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还提升了中国与“海上东盟”国家的合作层次,使之由国家间双边合作发展为多边次区域合作。

    除了先进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泛北各国区域旅游发展规划逐步完成,旅游联合体和区域无障碍旅游区建设正在推进。“各方联手打造大旅游、构建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合作框架初显,旅游发展与互动为泛北经济合作增添了活力。”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刘金平说。

    在国际经济形势动荡的情况下,区域经贸合作更显现出重要性。“各国应在金融、贸易、投资等领域加强合作,推动泛北部湾地区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建议,各方应把合作的重点放在进一步相互开放市场、联合开拓区域外市场、为资本与劳动要素流动创造更加便利化的条件、加强区域创新合作。

    目前,泛北区域的经贸合作在中国—东盟合作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去年我国与泛北国家的贸易额占与东盟贸易总额的98.2%。“2010年,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泛北地区将成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最具活力的区域。”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武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