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报告)十项措施加速中国和东盟经贸融合

发布时间:2012-02-21 10:33:10来源(作者): 

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建成后,将给中国带来一系列新的机遇,同时也将形成诸多新的挑战。有关专家建议,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要兼顾政治和经济目标,应通过采取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强合作、畅通合作渠道等十方面措施,应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带来的挑战,加速中国和东盟的经贸融合。

 

    一是积极推进与东盟国家的交通合作。中国应积极建设公路、铁路网络,推进与东盟国家的直通直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瑞贤表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关键是要着力解决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问题,加快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深和融合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其中,建设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是深化合作的战略关键。

 

    今年初,中国政府设立规模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大力推进中国-东盟基础设施及网络化建设;今后3-5年内,将向东盟国家提供150亿美元信贷,加强东盟一体化建设和区域合作。这将为加快泛北部湾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提供新的平台和有力支持。

 

    二是在经贸交流上采取更加经济和灵活的措施。广西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刘建文说,在通关便利化措施上,我国应采取更加经济和灵活的措施。东西走廊是GMS(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规划建设的经济走廊,全长约1450公里。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2009年6月11日,老挝、越南、泰国三国依据GMS跨境运输协定启动了东西经济走廊过境运输便利化协定,大湄公河次区域东西走廊交通运输便利化正式开始实施。按照协议,通过东西走廊口岸,老挝、越南、泰国允许每年总数为1500辆的运输车自由过境,对过境货物实行“一站式”海关检查、不需要装卸货物及转换车辆等便利化措施,加快了出入境人员和货物的查验速度,通关时间明显缩短,有效降低了贸易和交易成本。

 

    刘建文认为,由于法律方面的问题,加上与越南通关便利化的对等问题,中越在广西段与越南实施便利化措施还比较艰难。中国在同东盟国家进行经贸往来时,应制定更加便利化的通关措施来推进双方的合作。

 

    三是要在各国与东盟的合作中占据有利地位。广西社科院副院长古小松说,中国要努力争取与东盟关系始终走在各国前面,同时要密切跟踪美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与东盟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动向,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对于“走出去”到东盟国家投资的中国企业,要尽量避免被戴上“殖民化”的帽子。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沈世顺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一种“南南合作”,在自由贸易区内部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并不在一个档次上,中国在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交流时,要在政治和经济上化解东盟对中国的担忧。

 

    四是努力提高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量,放宽对东盟欠发达国家的贸易限制。古小松认为,东盟国家与我国的贸易量占我国的总贸易量比重不是很大,因此,对于我国需要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尽量放开进口,而不要设立太多的限制。比如天然橡胶,我国目前对天然橡胶的进口还采取进口配额措施,对于东盟国家进口还是有一定限制。

 

    五是在与东盟组织合作的同时,也要重视与东盟各国的双边合作。中国社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玉主表示,对待东盟不同的国家,要采取有所侧重的政策。东盟国家中部分是欠发达国家,在对待这些国家的时候,要以帮助其发展为主要思路,可以多进口他们的产品,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去”投资,辅以力所能及的援助。

 

    沈世顺说,目前东盟国家中的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的人工成本比我国低,在自由贸易区建成后,由于投资门槛的降低,有利于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外向型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对于“走出去”到东盟投资的中国企业,应多雇佣当地的劳动力,有些当地劳动力技术水平低,可以在当地进行技术培训,避免从国内带大量一般劳工出国引起所在国的反感。同时,中国还应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培育共同的地区意识和价值观。

 

    六是进一步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搭建好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的平台。应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现有的资源、渠道和网络,以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我国要力争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多达成一些经贸合作项目,给东盟国家带来更多的实惠。

 

    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郑军健说,目前广西已初步建立起中国-东盟虚拟中心和实体中心的功能框架,建立了信息采集、处理、加工和发布的机制。虚拟中心已现雏形,实体中心的工作机构筹备取得积极进展,同时广西还正在筹建中国-东盟资讯中心,中国-东盟资讯中心可作为中国-东盟中心工作机构的对外咨询服务窗口。

 

    七是大力推进中国-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古小松说,应以中越“两廊一圈”建设和GMS合作为出发点,推进南宁-河内经济走廊、南宁-曼谷经济走廊和昆明-曼谷经济走廊建设,重点推动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特别是推动我国与越、老、泰的贸易、旅游、物流、教育和便利化合作。

 

    八是充分发挥保税物流体系作用,深化与东盟合作。陈瑞贤认为,要充分发挥保税港区拆拼箱、即时退税等政策优势,为西南、中南、华南向世界发达地区出口和东盟国家走进中国市场提供一个便捷、低成本的平台。同时依托公路、铁路以及航空运输的优势,充分发挥作为西南出海大通道的枢纽作用,形成中国东盟保税物流集散中心。

 

    九是抓住企业“走出去”的优势项目,积极鼓励中国企业去东盟国家投资。刘建文介绍,工程承包是中国的强项,东盟一些国家特别是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基础设施还很落后,电站电厂、高速公路、港口码头等亟待建设,建设这种大型工程大多是利用国际资金,项目必须向国际招标,同时这些国家没有建火电厂和高速公路的经验,中国企业“走出去”到东盟国家搞工程承包,同时还能够带动我国的建筑机械和工程机械设备的出口。

 

    十是让中国企业及时了解相关优惠政策。郑军健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使得中国和东盟国家企业获得更多进入对方市场的机遇,可以更充分地享受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带来的好处。中国企业在出口东盟国家的时候,应当全面、准确地掌握各种政策优惠,比如及时申领原产地证书(FORME),保障自己的利益,避免错失了本应享受到的关税优惠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