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分析】广西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2-02-21 10:33:02来源(作者): 

日前,广西统计部门发布了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相关人士分析认为,在全国整体经济形势向好、固定资产投资依然维持较大规模等背景下,投资驱动型的广西经济仍然保持着平稳较快增长,但由于遭受历史罕见的干旱,加上国家宏观政策趋紧,也面临减产、物价上涨、能耗上升、经济增长后劲不足等诸多隐患,急需在抓好抗旱的同时,继续加大调结构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总体形势仍然向好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领导曾多次表示,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增加投资、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是广西拉动经济发展的最有效手段和最直接办法。去年,正是在5700亿元“超常规”投资的拉动下,广西成功实现了经济的逆势上扬,全自治区生产总值增长13.9%,增幅排全国第5,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今年初,广西再次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要在去年完成5700亿元的基础上再增长40%以上,达到规模空前的8000亿元。虽然宏观政策趋紧让这一目标面临较大压力,但在政府的强力推进下、加上翘尾因素影响,一季度广西仍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15.88亿元,同比增长37.4%。

 

    消费与出口同样强劲。初步统计,一季度广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5.3亿元,增长18.6%,同比快0.5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8.2亿美元,增长更是高达59.4%,同比快79.1个百分点。

 

    自治区党校经济学部主任张家寿表示,正是因为“三驾马车”仍然保持着较高速度,固定资产投资仍然维持较大规模,使得一季度广西经济总体形势仍然向好。

 

    统计部门初步预计,一季度广西GDP同比增长13%以上;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6.71亿元,同比增长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5.6亿元,增长23.1%,同比快7.6个百分点,1-2月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9.4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财政收入262.6亿元,增长29.3%,同比快26.3个百分点。

 

    更值得欣喜的是,大灾之年,居民收入仍然保持较高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左右,同比快4个百分点左右;而由于蔗糖价格上涨,加上政府积极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更是超过10%,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以上。

 

    二、大旱引发连锁反应带来多重考验

 

    今年以来,广西等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干旱。记者在广西各地采访了解到,干旱不仅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更对经济链条各个环节带来了全面冲击,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据自治区抗旱救灾指挥部透露,截至目前,广西农作物受旱面积近2000万亩,其中成灾1100多万亩,绝收130多万亩,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30亿元。更为严重的是持续干旱造成春种进度缓慢。据广西农业部门透露,今年早稻生产进度同比慢11.24个百分点。自治区价格监督检查分局局长卢启权认为,如果旱情持续下去,可能会导致夏粮减产,从而影响下半年和明年的粮食价格。

 

    工业部门则遭受着减产、生产成本上升的考验。广西产糖量占全国60%以上,干旱使得入榨原料蔗急剧减少,记者在旱情严重的广西田东县了解到,当地糖厂无蔗可榨,已经在3月21日停产,这比往年提前了近一个月时间。受入榨原料蔗减少影响,前2个月制糖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5%,如旱情得不到有效缓解,下半年制糖业生产仍将面临减产局面。记者在南丹县采访了解到,同样由于持续干旱而导致的用水紧缺,使当地有色金属企业已减产约30%,如果干旱继续持续一个月,超过50%以上的有色金属企业可能会停产。

 

    水电是广西最主要的电力来源,干旱使得水电供应能力急剧缩水,电力供应紧张、价格上升,又逐步传导到相关产业,造成各种原材料成本全面增加。以防城港电厂为例,4月上旬原煤购进价为650元/吨,同比增加170元,上涨35.4%。初步统计,一季度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涨幅8.3%。

 

    干旱还增大了物价上涨的压力。记者在南宁、柳州等地调研时发现,干旱导致蔬菜减产,市场上的部分蔬菜涨幅达到了一倍以上,粮食价格也同比上涨了5%左右。而在食糖、有色金属等价格持续上涨的拉动下,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达到12.3%,并有继续上涨势头。招商证券南宁营业部投资顾问朱汝俊表示,由于连季干旱,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加上水、电、煤、运价格上调,以及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资产价格上涨和国际大宗商品上涨的传导效应等因素,今年广西CPI上涨的压力非常大。

 

    自治区发改委主任章远新认为,由于火电出力大,有色金属、水泥、烧碱等重工业品产量增加较多,干旱还将加大今年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难度。一季度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一季度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上升10%以上,而去年同期则是-20.9%。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3月底,广西“十一五”后三年需建设的117项污水处理设施项目中,仅建成35项,这也将对今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3.72%形成重大障碍。

 

    三、国家宏观政策趋紧考验投资驱动型发展模式

 

    依靠国家大力实施的经济刺激政策,投资驱动型的广西经济在去年实现了大突破、大发展。但今年以来,出于防范风险等因素考虑,国家宏观政策逐步趋紧,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也受到了冲击。

 

    章远新表示,今年以来,国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采取一些新的宏观调控措施,主要有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央行两次提高商行存款准备金率冻结银行资金6000多亿元,银监会要求商行严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新增贷款等,已产生明显效应。

 

    据介绍,广西已上报国家的防城港核电、桂中治旱乐滩灌区一期等近10个重大项目还在待批。一季度全自治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只有560.5亿元,同比减少438.7亿元。社会投资增长仍较乏力,前2个月非国有投资增长、外商投资增长、港澳台投资均慢于城镇投资增速。有些在建项目由于设计变更、资金等筹措困难、拆迁难度增大等原因工程进度较慢。

 

    张家寿表示,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受到较大影响。他介绍,除干旱导致工业能耗上升之外,技改力度削弱也是一个重大表现。初步统计,在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中,技改投资为251亿元,增长42.3%,同比回落12.6%。

 

    记者了解到,对于技改的不同意见是技改推进力度受影响的重要原因。广西99%以上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所创造的工业产值、利税占广西全部的一半以上,但整体技术水平较低、发展模式较为粗放。一些政府部门认为,在国家宏观政策趋紧、融资难度较大的形势下,调结构应该注重取舍,将更多的技改资金放在大企业上,关闭一批小企业;另一些部门则表示,中小企业是广西经济的重要支柱,政府更应该支持这些企业进行技改。

 

    专家表示,针对目前的形势,广西应该同步注重解决“近忧”“远虑”,一方面全力抓好抗旱救灾工作,尽力减少干旱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应该继续加大调结构的力度,通过建材下乡等措施刺激消费,抓住自贸区全面建成的机遇扩大出口,继续加大技改投入,在一些重点行业推进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切实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