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越祖神祭为歌圩"寻根" 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重视

发布时间:2012-02-21 10:33:02来源(作者): 

4月25日,武鸣县马头镇庙口村的群众在该村的召陆古庙遗址进行一场隆重的“骆越祖神祭”,壮族民间艺人表演了世代相传的《唱蛮王》和《骆垌点兵舞》。召陆古庙作为一处骆越古庙遗址,与三月三歌圩起源、骆越祖神崇拜等壮族民俗有着密切关系,引起了民俗学家的关注。

 

  当天,来自北京、广西的民族和民俗学学者观摩了整场祭典。记者向当地老人了解到,召陆古庙也叫召王庙,原来有七进,各殿挑拱飞檐,很有气势,可惜整个建筑在民国年间就被毁掉。记者在现场只能看到庙址遗下的几个柱础和庙前的祭祀石。一名83岁的村民还清楚地记得幼年时参加古庙祭祀活动的情景:“古庙一旁是古戏台,另一旁是对歌的歌坡。每年三月三要举行隆重的祖神祭,戏台上唱十天十夜的戏,歌坡聚集有几万人对歌,必须先祭过祖神才能开歌,因为山歌是祖神传下来的。”

 

  在宣读了祖神祭文后,当地的壮族师公用锣、铜铃等乐器伴奏,唱起了祭祀古歌,歌声悠远神秘。据当地文化工作者整理,《唱蛮王》的内容主要有壮族创世神话——当人类濒临灭绝时,是祖神从大火中救出幸存者,从而延续了人类的血脉。随后,一名民间老艺人敲着陶制腰鼓,跳起了《骆垌点兵舞》,相传这是反映骆垌士兵保卫祖神王的舞蹈。这些鲜活的第一手民俗资料让在场专家十分感兴趣。据介绍,这些民俗如今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引起重视。

 

  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谢寿球对召陆古庙作过多年追踪关注。他说,召陆古庙歌圩也叫廖江歌圩,历史上以仪式盛大和参加的人群众多闻名。清代光绪年间成书的《武缘县图经》记载:“每三月初一至初十,沿江上下,数里之内,士女如云。”祖神祭是歌圩的重头戏,人们在祖母王神像前敬献猪狗羊三牲,法师们跳起骆越点兵舞,然后抬起祖母王神像巡游各村。

 

  谢寿球说:“很多人都知道武鸣的三月三歌圩,但对歌圩的起源不一定清楚。其实歌圩源于对祖神的崇拜,一般在祭典举行之后,传统的唱戏、抢花炮、唱山歌等娱乐活动才能开始。因此,祖神祭是歌圩最首要的活动。”他认为,从召陆古庙遗址附近出土的一些贝币和夹砂陶可以推断,该遗址与武鸣三月三歌圩起源密切相关,是古代骆越民族祖神崇拜延续至今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