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企业“借道”广西口岸做生意 进出口73.2亿美元

发布时间:2012-02-21 10:32:53来源(作者): 

    广西作为进出口贸易的中转站或跳板,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记者了解到,2011年1~6月,借道广西口岸做进出口生意的外地企业显著增多,进出口额达到73.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7.5%,占同期广西口岸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0.6%。南宁海关工作人员分析,外地企业中北京、云南、广东位居前三,他们多与东盟国家做生意,其中进口产品以矿产资源性产品为主,出口则以化肥为首。

 

    据统计,2011年1~6月,北京企业经广西口岸进出口17.99亿美元,增长2.5倍;云南企业进出口14.2亿美元,增长33.2%;广东企业进出口10.4亿美元,增长1.3倍。三地合计进出口占同期异地企业进出口总值的58.2%。

 

    这些异地企业的进出口国家以东盟国家为主,进出口”额约占上半年总值的三分之一。其中,自越南进出口18.1亿美元,增长1.2倍,位居东盟国家的榜首。

 

    异地企业经广西口岸进口排名前十的商品,均为矿产资源性产品,占同期异地企业进口总值的79.95%。其中,原油进口13.04亿美元,位居第一;铁矿砂进口增速最快,同比增长2.2倍。在出口商品中,化肥位居榜首,出口3.3亿美元,增长2.9倍。

 

    异地企业的进出口口岸多集中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这里的口岸进出口合计68.5亿美元,占同期异地企业经广西口岸进出口总值的93.6%。据介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既是中国与东盟的结合部,又是中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其区域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2010年北部湾三港货物吞吐量已达1亿吨。而钦州千亿元产值石化产业园区、防城港企沙钢铁基地等大型工业项目的竣工投产,以及以南宁保税物流中心、钦州保税港区、北海出口加工区等为骨架的北部湾保税物流体系的逐步建立,都将进一步推进异地企业经广西口岸进出口货物的快速增长。

 

    同时,记者也了解到,广西北部湾港口运输能力、铁路运输能力尚不足,港口会出现船舶和货物压港现象,影响了广西北部湾港口的整体竞争力。为此,物流专家建议,政府各部门要共同营造低成本、高效率的口岸大通关环境,积极组织和协调海关、检验检疫、机场、港口、电子口岸、船公司和口岸物流企业等单位,全力推动广西沿海口岸大通关合作,强化信息共享、协调运作。(贺建东 李军 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