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阅中心及展馆开放时间
(法定工作日)
上午:08:00 -12:00
下午:15:00 -18:00
查档及观展预约咨询: 0771-5852963
发布时间:2012-02-21 10:32:52来源(作者):
北部湾经济区昂起发展龙头 绘就中国经济新蓝图
早在唐朝,这里就是中外闻名的“海上丝绸之路”,一艘艘满载着丝绸、瓷器、茶叶等货物的商船从这里出发,在南海周边地区播下了友谊与合作。如今,这里强势崛起,绘就中国经济新蓝图,推动我国形成“两角两湾两岸”的沿海开放新格局。
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使广西转身向海,从一个边远省区一跃成为对外开放前沿;一个“千年等一回”的重大历史机遇,让同一片海,从泛北合作地理上的支点,成为泛北发展战略的支点。
用不到全区五分之一的土地、不到全区四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全区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后起之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已从局部渐变增长迈向全面“蛙跳”发展时期,以超常规发展的“北部湾速度”领跑全区,成为广西迈向“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的强劲引擎,成为我国开放合作的典范。
“北部湾速度”领跑全区
5年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总额等多项指标翻了一番以上,各市发展速度跃居全区前列。
作为带动全局加速发展引擎之一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龙头带动作用充分显现。早在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下,该经济区生产总值仍增长15.9%,比全区高2个百分点,比全国高7.2个百分点,增速居广西前列。
这个2006年成立,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4市及玉林、崇左两市交通和物流组成的经济区,位居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泛珠三角经济区等多个区域交汇点,无论是在中国沿海和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布局,还是在南向开放与东盟的合作中都具有不能替代、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2008年1月,国家正式批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经济区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上升为国家战略。钦州保税港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08年5月,钦州保税港区所处位置还是一片茫茫海域,仅仅半年时间,钦州人就以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北部湾精神”吹沙填海,创造了“一天造地40亩”的“北部湾速度”,在海上凭空造出2.5平方公里陆地。到如今,吹填面积又扩大了3倍多。
这个保税港区所在的钦州港,4年前与北海港、防城港一起组成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打破沿海三港(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分散经营的格局,成立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2009年,沿海三港由“三个指头”握成“一个拳头”,正式更名为广西北部湾港,实现统一使用港名,向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迈出关键一步。
五年来,广西北部湾港新增万吨级以上码头23个,建成20万吨级码头,开工建设30万吨级码头;改造提高万吨级以上航道6段,建成10万吨级航道。至2010年底,广西北部湾港拥有生产性泊位21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9个,比2005年新增23个;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到12181万吨,比2005年末增加8725万吨,增长2.5倍,实现了建成亿吨大港的目标。2010年北部湾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1923万吨,是2005年的3.25倍,在全国沿海港口吞吐量排名第16位。
临海产业群多喜临门
在长达1629公里的北部湾海岸线上,临海而建的现代大型企业园区成为蔚蓝大海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北部湾经济区临海产业从无到有,正逐步形成石化、钢铁、电子信息、核电、轻工食品、生物制药等临海产业集群。
经过5年的发展,这里已经进入收获期:中石油钦州千万吨炼油厂建成投产,填补了西南地区没有大型炼油厂的空白;北海、防城港、钦州三市燃煤电厂、北海诚德新材料项目一期、中石油1000万方原油储备库一期、钦州金桂林浆纸等一批标志性工程也相继建成投产。
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23项重点工程之一的西部首个核电站——装机容量600万千瓦的防城港核电工程,正在加快建设。这个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核电站,将为北部湾经济区乃至整个广西的发展提供巨大电能。
在因地制宜,进行产业调整,合理布局的同时,经济区新建一批电子、保税、轻纺等特色园区,以龙头项目为引领,着力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在北部湾经济区内,作为自治区重点推进的产业园区有11个,规划面积600多平方公里。2010年,11个产业园区完成工业产值625亿元,比2007年增长近2倍,累计实现入园企业474家,总投资3235亿元。其中,钦州石化产业园、防城港大西南临港工业园和北海工业园区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就实现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富士康集团、深圳朗科公司、三诺数码等知名企业已经签约入驻北海电子产业园发展,正在朝千亿元产业发展。
据初步统计,五年来在经济区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共409项,总投资3820亿元,实现竣工投产200项,累计完成投资2246亿元。2010年,经济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74.7%;工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达到4365亿元,比2005年增长3.4倍。
配套建设齐头并进
——今年6月18日,凭祥综合保税区一期工程通过国务院联合验收组验收,综合保税区已与30家企业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今年2月16日,钦州保税港区一期正式开港运营,中石油等41家公司入区发展。今年1-5月,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万标箱,同比增长47%;累计收储原油66万吨,进出口总额2.9亿美元,征收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3.2亿元。
与北部湾港群配套运行的保税物流体系,还有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区等。一个经济区配套如此完整的保税物流体系,在全国并不多见。
“十一五”期间,北部湾经济区坚持交通先行,以国际大通道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从2004年开始,自治区党委、政府共投入110多亿元实施两期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共63项,新增原水供水能力251万吨/日,其中自来水供水能力新增10万吨/日;新增沿海5万吨级以上航道96.3公里;新建和改扩建铁路32.2公里;新增和扩建临海工业区道路和公路222公里;新增临海工业区送变电容量1685兆伏安,11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1045公里。
从2008年开始,自治区已连续3年安排北部湾经济区重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30.7亿元,支持11个重点园区建设路网、给排水、口岸联检设施以及配套需要的铁路、公路和深水航道等工程共126项,总投资276亿元。截至2010年,已竣工31项,累计完成项目投资128亿元,建成道路65.6公里,航道30.7公里,新增日供水能力7万吨,新建项目附属办公设施5.36万平方米,11个重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促进园区产业蓬勃发展。
与此同时,围绕提升出海出边大通道能力,我区江海联动、水陆空并举,大手笔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固定投资逐年“加码”,从2008年230亿元到2009年400亿元,再到今年620亿元,交通建设投入奏响了广西交通运输事业飞速发展的最强音。2010年,全区高速公路新开工、续建项目28个,建设里程约3000公里;防城港20万吨级航道、钦州港30万吨级航道、北海铁山港1-4号泊位等一批北部湾港重大项目,以及桂平二线船闸等一批内河水运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铁路建设也全面铺开。2009年,广西在建铁路项目达创纪录的21个;全区共开工建设铁路项目9条,位居全国前列,全区完成铁路投资222亿元,是上一年的5.1倍,超过前10年广西铁路建设投资的总和。
加快构筑通向东盟的空中国际大通道。目前,广西至东盟国家共有10条在飞定期航线,由广西辐射出去的中外航线已经超过180条。
如今,广西已基本实现高速公路连接各市、连通周边省份和出海、出边的网络化目标,形成了东部沿海省区“西进”和西南省市“东进”必经的高速公路网。长期被视为中国交通脉络“神经末梢”的广西,由于海陆空交通建设并举,一跃成为连接中国-东盟的国际“交通枢纽”。
联动八方紧密合作
今年6月2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顺利通过联合专家组审议。这标志着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历史,以及中国-东盟全面合作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随着广西与越南、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泛北国家的经贸合作协议或专业合作协议相继签署,广西与泛北国家港口务实合作加快推进。防城港-香港-蛇口-海防集装箱班轮航线,防城港-巴生-新加坡-曼谷集装箱直航班轮航线,以及广西沿海港口至新加坡、马来西亚巴生港、泰国曼谷港、越南海防、胡志明港等多条航线相继开通。与东盟各国一批交通、港口、旅游、农林渔业、能源等先导产业合作也正在实施。
此刻,北部湾经济区不仅是广西开放合作的龙头,更是大西南的出海大通道和中国内陆通往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广西和周边省区、地区交流合作也进入新的紧密期。自治区主要领导每年率团出访周边省市和地区寻求合作,推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广东、海南、湖南、重庆、云南、四川、江西、上海等省市签署了省区合作协议。
如今,北部湾跃动着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叠加效应,加快带动广西对外开放的步伐。2010年6月29日,东兴开发开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又掀起广西对外开放的新高潮。为了优化发展环境,自治区研究出台《关于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若干政策规定》等政策,提出了七大类74款优惠政策。
专家认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崛起,弥补了我国沿海经济发展链条最后也是最薄弱的一环,将有利于我国最终形成沿海“两角两湾两岸”的经济和谐发展新格局。(记者苏必庆 实习生 莫靖希 何怡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