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区刘三姐镇以“七个突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档案工作
发布时间:2017-12-29 09:45:22来源(作者):宜州区刘三姐镇 韦力华
刘三姐镇距离宜州市区1公里,总人口40600人,有16个村、2个社区,其中贫困村5个,分别为:谷洞村、岩田村、飞高村、乍洞村、拉甫村。贫困人口为1265户4216人,2015年建档立卡1161户3854人,2016年谷洞村脱贫。2017年,在宜州区委、区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该镇以“七个突出”模式,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档案工作。截止目前,该镇各村已基本完成扶贫档案整理工作,其中已有2个村通过宜州区档案局验收,镇级档案整理已完成规范化整理。
一是突出完善机制。为避免档案整理工作出现各村依赖镇扶贫办的不良现象发生,该镇落实了由包村的副职领导牵头抓、包村工作组长、第一书记、驻村队员、村干部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在实际操作中,按“一户一档”思路,下发材料清单,先由各帮扶负责人自行收集帮扶对象档案材料,再把全村贫困户档案集中至村委,组织村干部进行交叉检查,及时查缺补漏后,由第一书记、驻村队员逐份核查。在整理过程中,包村的副职领导按时间要求,定期进行跟踪督促。同时,组织扶贫办工作人员坚持每月对18个村的档案整理工作进行1次专项督查,并利用周一例会进行通报、下发整改清单、提出整改要求及整改时限,确保工作的落实。全年共开展11次督查、通报33期、发放整改清单54份。
二是突出配备设施。坚持“档案服务精准扶贫”的理念,高度重视档案整理工作。在镇办公楼二楼专设了一个档案室,投入经费6万元,建成了半自动化档案工作室,档案室设有电脑、桌椅、窗帘、空调、电风扇、去湿器等硬件设施,面积为20平方米,并落实专人负责归档、借阅,并划分板块,做到每村一柜。通过加强设施建设,带动了全体干部对精准扶贫档案整理工作的重视。
三是突出示范带动。为做好表率,达到示范作用,该镇选择谷洞村、小龙村作为试点,并多次邀请区档案局专业人员现场指导、纠错。为扩大全镇扶贫档案规范化整理的覆盖面,我镇先后组织16个村共150人次到镇级档案室及小龙、谷洞村进行现场观摩。目前已有11个村借阅试点村档案24卷,全镇村级脱贫档案整理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四是突出严把质量关。注重档案材料收集“全”,严格按照“八有一超”、“十一有一低”等标准,做到应收尽收、应归尽归,逐项收集、逐项核查,确保档案完整。注重档案材料内容“真”,对档案填写情况进行逐户核查,主要围绕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扶贫措施的精准性、帮扶干部入户情况、收支明细等内容进行逐条核对,对不实和不到位的问题立即整改,确保了信息真实准确无误。注重档案材料整理“细”,镇党政主要领导先后4次按“批改作业式”对照档案清单逐一进行审核把关,仔细鉴别,查缺补漏。
五是突出服务工作。在档案整理工作中,该镇不等、不靠,及时主动与区档案局请示、对接,并派出3名工作人员每周一到区档案局学习培训,力争基础档案相对规范后再送到区档案局把关、完善,在这里特别感谢区档案局的同志们经常主动上门为刘三姐镇档案工作指导、服务。
六是突出主动培训。为提高精准脱贫档案整理质量,该镇先后召开培训3期2000人次,受训人员涉及镇、村、屯三级干部及第一书记、驻村队员,发放档案整理注意事项、材料清单达1000份。通过开展培训,提升干部的素质。
七是突出攻克薄弱环节。由于刘三姐镇许多贫困户子女携带身份证、户口本等证件外出打工,家中只有留守老人,还有些贫困户常年外出务工,造成材料收集难度大,影响了整理档案工作。为此,该镇干部利用晚上时间或者中午休息时间,主动与贫困户进行电话联系,通过以微信、彩信等形式收集资料,对个别联系不上的外出务工人员,由村干及村民小组长密切关注,利用节假日务工人员返乡的时机,及时收集缺漏的材料。截止目前,已电话联系达500人次、彩信800条、微信1000条、短信1500条、收集材料2000份,通过以上措施,保证了档案材料的齐全。